第50章 第50章 雨送黄昏 刘起,五年未见,……
我去到华灵府上, 本意是想同她商议一下如何才能把晃儿的孩子要回来。
她与驸马冯昭成婚多年,冯昭虽是个不成器的草包,但有其父如此, 说不定也能替我出谋划策一番。
赶巧我来的正是时候, 今日是冯昭生辰, 华灵府上热热闹闹地办着生辰宴, 宴席将散,冯太师还未来得及离开。
华灵将我引去冯太师跟前, 我看见堂上坐着的老人, 鹤发童颜, 精神头仍是不错,当下也宽心一半。
“玉灵见过冯太师。”
我微微俯身行了行礼。
“大长公主殿下快快请起, 臣胡祀拜见殿下。”
冯太师支着略显迟缓的行动对我叩拜, 我见他年岁已大, 于心不忍,赶忙将他从地上扶起来。
“今日不知殿下亲自前来, 是有何事?”
我沈吟半晌, 将今日之事向冯太师和盘托出,眼下, 他在朝中尚有几分重量,虽比不得胡氏那般只手遮天,可到底也是有些薄面在的。
晃儿的孩子只可智取,不可硬刚,可若要智取, 就不得不有人支持。
冯太师面色沈重地点了点头,道:“殿下之意,微臣自是了解。”
“只是此事涉及祖制, 仍需从长计议。”
我道:“当日皇兄仅凭一己之力将祖制废除,除冯太师外,文武百官无人敢应,如今陛下也需要像太师这般可自持己见的老臣。”
冯太师一双苍浊的眸子看了看我,叹气道:“先帝当初确实是得了臣的支持,才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而为。只是这些年来,胡氏一族愈发壮大,如今更是到了独霸天下的地步,由此看来,当年却是老臣错了。”
我想冯太师说的没错,只是他不知道,当初支持皇兄废除祖制,留下胡怜的人,除了他,还有我。
这些年来,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若立储当日就将皇后一并处决了,是不是也不会再有后来的这些事。
那么我和刘起,是不是也不再会是今日这般模样。
我道:“既已铸成大错,便要想尽一切办法竭力挽回。”
“我知冯太师的顾虑,担心若留下此子的生母,将来会成为另一个胡氏。”
“只是太师是否想过?自古一代君主一代后,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属于她胡氏的时代也该过去了。
“当年造成这一局面,是由母强子弱,而今陛下健在,身体健硕,又怎会再成了从前那番情形。”
冯祀看向我的眼神中终于有了一丝松动,我乘胜追击,目光凛然道:“倘若有朝一日,陛下遭之不测,彼时,再杀不迟。”
宣光殿的那位太后一日不死,当今陛下就一日无法夺回去皇权,这件事用不着我的提点,冯祀心里一清二楚。
时至今日,他在朝堂之上处处都被胡氏强压一头,他身为三代老臣,心中怎会没点怨气。
只是当年之事,说到底也由他一力促成,而今怕是悔过不已。
冯祀默了许久,缓缓道:“只这一事,谈何容易。”
“朝堂纷争也好,争权夺势也罢,比得就是手中兵权,唯有利刃之下方能养出忠臣。”
“当今朝堂之中,半数以上的将军都由胡太后一力提拔,任凭胡氏调遣,你我手下更无半点兵力,如何与之抗衡?”
冯祀的话算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要与对手下棋过招,手上若无棋子,怎能成事?
我擡眉问:“那依冯太师的意思是?”
“依臣所见,当务之急该是借兵。”
“借兵?”
“是,借兵。”
我并不是不明白冯祀话里的意思,只是借兵要上哪儿去借?
这世上借钱是难事,借兵是比借钱还要难上十倍百倍的事。
朝中众将士皆听令于胡氏,莫说要我去借,我若敢开口,怕是连这颗脑袋都过不了夜。
若要是问大魏周边的部族去借?那便更不能了。
游牧部族因生活习性原因,政权分布极为分散,大小部族沿水草而居,随四季更替迁徙。
若遇上对手,二话不说先打一仗。
打得赢吞并,打不赢逃命。
长此以往,形成的作战方式皆是些散兵游勇,和流寇草莽差不多去,如何能与大魏的正规军一战到底?
北边唯有柔然军事强盛,兵肥马壮,但柔然觊觎我大魏,蓄谋已久,虎视眈眈,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若引柔然军入境大魏,只怕是与虎谋皮。
届时,定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迷茫道:“这兵该从何处去借?”
胡祀老练的眼神从露出一道锐利的光,他毅然地瞅着我,亦如我便是那唾手可得的兵权。
“庐陵王,刘起。”
刘起被封庐陵王后,虽常年居住在建康,但他手上仍握有百万雄师。
庐陵丶浔阳丶江北丶淮南一带,皆是他的势力范围。
江北淮南靠近魏宋两地边境,若能从此处出兵,不出半月,便可剑指洛京。
我和冯太师相顾无言,我自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若刘起能助我一臂之力,此一战,必是有胜无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