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饮福记 > 第23章 烈火蒸白骨,细雨当年事(二)

第23章 烈火蒸白骨,细雨当年事(二)

但这次,审刑院一行人都失望了。

尸骨没能说话。

南郊一处坟地旁,死者的家人怒目以对,似要活吞了沈惟清、韩平北等人。

死者姓乔,其夫婿鲍廉,乃是翰林学士,虽未必多受重用,但地位在这里,即便大理寺或审刑院也轻慢。可如今,他死去许久的原配夫人,刚刚经历过蒸骨验尸。

所谓蒸骨验尸,多用于尸体已经化为白骨的陈年命案。验尸时,须将尸骸被掘出,骨头一块块复位,送入烈火焚过、泼洒过酒和醋的地窖,以酒和醋的热气熏蒸一两个时辰,再将尸骨抬至明亮处,取红油伞挡住阳光,逐块骨骼查验有无生前受伤留下的血荫。

这不仅是掘人坟墓,更是拆人尸骨,对死者或家人而言,无疑都是尊严扫地,难以接受。

如果真有冤情,倒也罢了。

问题是,仵作并未发现任何受伤或中毒的痕迹,乔娘子极可能就是患病而亡。

结果一出,韩平北第一个脸上挂不住,心里已把沈惟清骂了一百遍。

他也是太过相信沈惟清,或者说,相信沈惟清的直觉,软硬兼施硬是说服了鲍廉,同意开棺验尸。然后……就这?就这?

鲍廉没法对韩衙内发作,只怒视旁边商人模样的男子,喝道:“乔锦树,这结果,你满意了?非要让你姐姐泉下难安吗?”

乔锦树面露愕然,但很快更显愤怒和悲痛,高叫道:“不可能!若姐姐不是冤死,为何平白托梦给我?梦里,她清清楚楚跟我说,她死得不明不白,她不甘!”

鲍廉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整日胡思乱想,做了噩梦,却要这许多人和整个鲍家陪你折腾!”

乔锦树道:“那姐姐那封家书又怎么说?我偏不信,平白无故的,姐姐就这么一病死了……”

这桩案子就是先前让审刑院众属官起争执的案子。

鲍廉之妻乔氏,病死于一年前。其弟乔锦树在外经商,近日回京,得知姐姐死讯,悲痛欲绝,先去开封府,再去大理寺,四处喊冤,声称其姐是被鲍家所害。

他颇有家资,舍得花钱,又懂得察颜观色,大理寺斟酌后倒是派人调查过,但最终的结论,乔娘子是正常病逝。

乔锦树并不甘心,又拦了几位重臣的轿子。

新朝甫才立国三十余年,先帝与今上俱是励精图治的人物,朝中大臣对这些人命冤情倒也不敢大意。只是递来的状纸一瞧,为其姐喊冤倒也罢了,说其姐托梦喊冤是什么鬼?告的还是跟他们同朝为官的翰林学士?

于是,乔锦树被当作失心疯,差点被打个半死。

可他竟不肯死心,拖着一身伤,硬是又拦了参知政事李长龄的轿子。

这位政事堂最年轻的宰执,认真地看了陈情书和乔氏的家书,又看了看他一身的血迹斑斑,不知是不是动了恻隐之心,竟转手将陈情书递给了审刑院。

副相发了话,审刑院焉能无视?故而审刑院众属官研究了许久的案子,争了半天乔氏的托梦可不可信,最终还是决定开棺验尸。

可如今看着,乔娘子的确是病死。

尸骨在死后如此被遭践,传出去这名声可不好听。

李参政一句话,审刑院背了锅。

除了所谓的托梦,乔锦树完全没有证据证明他姐姐是为人所害。

乔娘子一年多前曾给乔锦树写过一封家书,说外面流言渐起,诬她擅长巫蛊之术,并想以此谋害自己的婆婆。因婆婆不喜,彼时乔娘子在外面庄子里住了十年之久。一直在鲍廉身边伺候的,是侍妾安氏。乔娘子疑心鲍家有宠妾灭妻之心,打算用巫蛊之事来陷害她。

可从大理寺的调查来看,并未有谁陷害乔娘子,甚至连巫蛊之事都无人听过。鲍廉虽平庸了些,但颇是注重官声,乔娘子死去一年,安氏都未曾扶正,更别说在她活着时宠妾灭妻了。

阿榆想正思索时,忽若有所觉,举目看向稍远处的树丛。

一个黑斗篷的男子正从老槐树边一闪而逝,背影萧索,似有无限苍凉哀伤。

阿榆目光一缩,忙又看向竹席上刚被蒸过的一块块白骨,有一瞬几乎喘不过气来。

沈惟清极是敏锐,留意到阿榆神情有异,忙看向那边老槐树,却一无所见。转头再看阿榆时,她的脸庞上只有恰到好处的烦恼和困惑,仿佛先前那骤起的不安只是他的错觉。

大理寺官员已凑上前,小心地问向沈惟清等人,“二位,你们看这事……”

韩平北道:“既然如此,那就……”

沈惟清截口道:“那就继续查!”

阿榆正想着这案子就这么结了,是不是需要另破个案子才能证明自己,忽听沈惟清这么说,一时也愣住。

韩平北低声问:“不是吧?沈惟清,就剩了一把枯骨,这案子,还怎么查?”

沈惟清不答,先向鲍廉一揖,方问道:“请教鲍学士,乔氏信中所说的巫蛊流言,是怎么回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