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525章 建立收容所

第525章 建立收容所

孙传庭进宫向朱由检汇报:“陛下,收容所的管理规则己初步制定,包括作息时间、卫生要求、行为规范等方面。负责维护秩序的士兵也己培训完毕,他们定会保障收容所的安全与稳定。”

朱由检说道:“孙爱卿,管理规则要严格执行,但也要人性化,不可过于苛刻。要让难民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后,收容所建设正式动工。各地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匠们和征调的民夫们齐心协力,搭建房屋、平整土地。

然而,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处收容所建设工地,因土地纠纷,当地村民与施工人员发生了冲突。负责该项目的官员焦急万分,立刻向洪承畴汇报。

洪承畴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他对当地村民说道:“乡亲们,朝廷建立收容所,是为了救助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这是一项利民之举。土地使用问题,我们一定会妥善解决,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随后,洪承畴与当地官府协调,按照合理的补偿标准,解决了土地纠纷问题,确保了工程继续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杨嗣昌在物资管理中发现,部分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损耗和丢失的情况。他立刻展开调查,发现是一些运输人员监守自盗。

杨嗣昌大怒,严厉惩处了这些不法之徒,并加强了物资运输的监管措施。他进宫向朱由检奏报此事:“陛下,臣己查明物资损耗和丢失的原因,严惩了相关责任人,并完善了监管措施,以后定不会再发生此类事情。”

朱由检严肃地说:“杨爱卿,物资关乎难民的生存,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加强对所有环节的监管,确保物资安全、完整地到达收容所。”

孙传庭在巡视其他收容所建设情况时,发现部分规划的工作场地面积过小,难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

他及时与洪承畴沟通:“洪大人,部分收容所的工作场地规划似乎不太合理,面积偏小,恐影响后续为难民提供工作。”

洪承畴听后,立刻重新审视规划,调整了部分场地的面积,确保能够满足产业发展和工作安排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容所陆续建成。第一批难民开始入住,他们看着崭新的房屋,眼中满是感激。

朱由检带着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来到收容所视察。一位老者激动地跪在朱由检面前,说道:“陛下,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让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了容身之处。”

朱由检赶忙扶起老者,说道:“老人家,快起来。这是朕应该做的。朝廷不会抛弃任何一位百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在视察过程中,朱由检看到收容所内秩序井然,各项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感到十分欣慰。但他也发现,部分难民对即将从事的工作仍心存疑虑。

朱由检对身边的洪承畴说道:“洪爱卿,要尽快安排技能培训,让难民们掌握工作技能,安心工作。”

洪承畴点头称是:“陛下放心,臣己经安排了专业的师傅,不日就会开始培训。”

杨嗣昌则汇报:“陛下,物资分配工作也在有序进行,确保每位难民都能按时领到所需物资。”

孙传庭说道:“陛下,收容所的安全保障工作一切正常,难民们的生活秩序良好。”

朱由检满意地说道:“诸位爱卿,收容所虽己建成,但后续的管理和发展仍需我们持续关注。要让难民在这里不仅能生存,更能发展,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此后,收容所内的技能培训正式开始。纺织师傅耐心地教导难民们如何操作织机,木工师傅则传授木工技巧,田间地头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难民们耕种。

在一次技能培训课上,一位年轻的难民兴奋地对师傅说:“师傅,我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后就能靠自己赚钱了,真是太感谢朝廷了。”

师傅笑着回答:“好好学,只要肯努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随着难民们逐渐掌握技能,各项产业也开始步入正轨。京城郊外收容所生产的纺织品和木制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受灾地区附近的收容所,在难民们的努力下,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资源丰富地区的收容所,矿业和制造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缺乏市场经验,部分收容所生产的产品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负责产业运营的官员向洪承畴汇报此事。

洪承畴得知后,立刻与杨嗣昌商议。杨嗣昌说道:“洪大人,我们可以组织商队,帮助收容所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洪承畴赞同道:“杨大人所言极是。我们还要加强对收容所产业的指导,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两人将解决方案奏报给朱由检,朱由检批准后,迅速实施。在商队的帮助下,收容所的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销量稳步上升。

孙传庭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有个别商家试图压低难民的工资,他立刻出面制止,并对商家进行了严厉的警告。

孙传庭对商家说道:“这些难民本就生活不易,朝廷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是希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你若再敢肆意压榨他们的劳动力,定不轻饶!”

随着收容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难民在这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朱由检看着收容所的变化,对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说道:“诸位爱卿,看到难民们如今的生活状况,朕深感欣慰。这都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要继续完善收容所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发展产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一如既往,尽心尽力,为大明百姓谋福祉,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在朱由检的带领下,收容所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成为了大明关爱百姓、救助难民的一座丰碑。而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也将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朱由检的治国理想,为大明的长治久安而不懈努力。 他们深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君臣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在这条充满爱与责任的道路上,他们将坚定地走下去,书写大明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日,杨嗣昌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如今收容所的产业发展良好,但随着规模的扩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逐渐紧张。臣认为可以鼓励周边地区的百姓种植相关作物,养殖相关牲畜,以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朱由检点头赞同:“杨爱卿此计甚好。洪爱卿,你负责与周边地区的官府沟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百姓参与原材料的生产。要确保百姓能够从中获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洪承畴领命:“陛下,臣这就去办。同时,臣建议对收容所的产业进行分类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朱由检说道:“洪爱卿所言极是。你与相关官员仔细商讨,制定合理的分类管理方案。孙爱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好收容所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保障生产秩序。”

孙传庭抱拳:“陛下放心,臣会加强巡查,确保各方和谐共处,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