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借着酒劲儿说道:“小事一桩,包在李某身上,半月内便为陈兄弟找一处佳院。”
“那就多谢老弟了。”陈宁拱手行礼,忽而想起“半月内”三字,才发觉马上就要入冬了。
贞观二年到贞观三年的冬天,可不是很美好啊。
百年难遇的雪灾,席卷数十州县的蝗灾,都给了大唐这个百废待兴的王朝一记重拳!
陈宁可没有圣母心,去修改历史;他也没法上达天听,将未来的事情告知李世民,灾年只要填饱自己的肚子就好了。
必须提前备粮,养些猪羊牛鸡、再盖一个蔬菜园,熬过这一年!
想到这儿,陈宁一把扯住正想上马车的李济,一脸笑意的说道:“老李啊,你这位大宁县男,可有实封?”
有所求,陈宁直接变了称呼。
李世民着急回宫测试硝盐提炼之法,便随口答道:“当然有了,大宁县便是李某的封地。”
“老李你可以啊,还有封地!”陈宁笑了,把李世民拉了下来,说道:“有件事你务必得帮兄弟!在大宁县给我划座山,一定得临近渭水,然后你寻几个长安上好的工匠,在山脚处帮我盖一座宅院,最好入冬前完工。”
李世民闻言一怔:“这是为何?包山还要建盖宅院,费用可是不小,陈兄弟慎重啊。”
陈宁摆摆手道:“这你就不用管了,帮兄弟办好就行。至于银钱,包括平康坊买院子的钱,你先帮我垫上,以后从我的分润里扣,直到扣完为止……我是不会赖账的!”
这番话听的李世民一头黑线。
这盐商买卖还没开始呢,就先让我赔两座院子,附带一座山?
“怎么,李老弟有些为难吗?”陈宁眯了眯眼睛:“为兄可只要了一成利啊!我让步这么大,先预支点费用,很过分吗?”
这话,好像有点道理……
但也好像,有点过分。
李世民不想久待了,否则陈宁还不知道提出多少要求,便拱手道:“陈兄弟的提炼之法只要可用,一切都好商量。李某这就回去测试。”
语毕,跳上马车,一溜烟儿的离开了。
生怕陈宁追上他似的。
不到九月底,李世民果然派人来了,说已经给陈宁买下了平康坊西南街的一座宅院。
西南街可是好地段,距离皇宫更近了一些。
宅院也不错,是前朝太师的旧宅,五进五出,长廊、花园都修砌的很好,陈宁十分满意。
而且李世民还细心的送了陈宁十名年轻的侍女,与一个手艺不错的厨司、两名帮厨。
李世民派来的人还说:大宁县那里已经开始动工为陈宁建造宅院了,紧挨大山,靠近渭水南岸。另外,提炼硝盐的测试结果很好,他已经与朝廷达成合作,在大面积购买硝盐矿山,并制作盐工坊,约莫下旬就能动工了。
“这个李济,不愧是我看上的人才,果然靠谱。”
陈宁赏了那名手下一锭银子,把他打发走了。
剩下的几日,陈宁便使唤几名士卒帮他搬家,为新家添置东西。主要是打造了几套木制高脚桌椅、床榻,和一些锅具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