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贾琮的手腕,也着实佩服。
他敢相信,今日过后,怕是再没人敢说贾琮这个皇帝的不是。
……
正如牛立臣所想,这份报纸一出,风向瞬间就变了。
贾琮知道,这些书生,只是被煽动利用的无辜之人,不能怪他们。
另外,贾琮也是想利用这件事情,告诉天下所有人,皇帝做错了,也一样可以受到指责,此后百姓们指责起地方官员来,就更不用顾虑了。
在这样被煽动的舆论情况下,如果放出真相,效果未必好,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而且,这其中涉及到不少机密和朝廷的颜面,贾琮自然不能将真相公布的。
向这些已经被带偏的书生讲道理没用,不如让他们的父辈长辈们来说教,那样效果不说一定好,至少比公布真相和官方说教要好多了,
在贾琮还未推翻前朝之前,他在京城的民望就已经很高了,民间皆称呼他为‘青天大老爷’、‘陈大人’、‘救苦救难的菩萨’等等头衔。
后来,也正因为,靠着这股巨大的民望,让他快速占领了京畿道,成为了掌控京畿道的大军阀。
随着他登基后,推行土地新政等政策,赢得了大量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也是他为何能够打败一众军阀,一统天下的主要的缘故,因为民心在他。
如今二十年过去,那些受到政策得益的百姓们,也都老了,新一辈人出现,他们也就不再怎么说话。
而贾琮这次,就是要利用这一层关系,让他们站出来,教导自己的后辈们。
在报纸中,贾琮虽没有说一些证据,但却说明了景岸的女儿景青婳,绝非一个坏人,并且公布了景青婳的一些资产,都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除此之外,贾琮也特意提及自己以往当县丞、县令时办过的一些案子,尤其是当时办北静郡王府私吞村民田地的案子,仔细提了一边过程。
贾琮表示,当时他身为县丞,尚且可以做到不畏权贵,如今身为皇帝,莫非还会因为一个侯府而偏袒景青婳吗?
当年万平县衙审北静郡王府侵吞田地的案子,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轰动,不少老人都还清楚记得。
当报纸下发,经过人特意宣读后,很多人听得热泪盈眶。
若非是贾琮,他们这些百姓,还在受着官府和权贵们的欺压。
如今,贾琮上位,权贵没了,欺压没了,所有人都能够吃得饱饭了!
在他们看来,莫说仪兴侯的女儿没有犯事,即便贾琮真的偏袒,那也没什么。
而年轻一辈的人,竟不知这些,故意诋毁贾琮,简直不可饶恕。
有一些严厉的长辈,当即将自己的儿孙从学堂叫了回家,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
随着报纸发放,舆论扩散,各地纷纷出现了反对浪潮,支持贾琮的声音越来越多。
虽然学子书生们,接受新思想,站在了时代浪潮的前段,可支撑着他们的,是他们的父辈祖辈。
这时候,父辈祖辈们一起站出来支持贾琮这个皇帝,这些学子书生所产生的舆论,也瞬间被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一日,还能看到不少学子书生举旗聚众上书,后一日,街道上连个学子书生的人影都看不到了。
这一惊人的变化,惊叹了后人,只觉得贾琮这个皇帝,真正做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那些在暗中推波助澜的寡头,彻底傻眼了,他们也忘了,贾琮是民心凝聚者,妄想用学子书生来影响贾琮的权威,显然是他们想太多了。
而且,他们这才发现,舆论似乎一直都掌控在贾琮手中,只是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让他们都有些轻视了,待看到舆论瞬间反转,他们也只剩震惊。
也明白,想要在舆论战场上战胜贾琮,是完全没可能的,他们得另想他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