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琮看来,如果一个帝王,只想着享乐了,就该及时让位,诚如后世网友调侃唐玄宗李隆基若早些退位,或许是一代明君。
而对于此时的华夏帝国来说,也正需要一场资源的重新分配,将那些新生的寡头给宰杀。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治依旧清明,不被寡头们干涉,如果政治被寡头们染指,那必然会被资本所绑架。
封建社会,寡头们是地主,他们鲸吞土地,利用财富,几乎垄断了进入上层社会的门槛。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都在服务于地主阶层,决策者的政策,也是以维护地主阶层利益为主。
眼下的新时代,地主们早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家财万贯的新兴寡头资本家。
这些人产业遍布,资产众多,大量的财富让他们依旧无法满足,他们还想得到更多的利益,最好是永远都能得利,其实和封建王朝的地主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了。
就如地主阶层一样,他们这些寡头,开始染指官场,在官场中扶持培植自己的代言人,逐渐影响政治和国策,让一些政策向他们倾斜。
贾琮急流勇退的主要缘故,也是想着,将这一股风气压制住,形成惯例。
有他这个开国皇帝,亲自表率师范,后世的子孙,自然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里的子孙,可能不是他贾琮的子孙,而是华夏子孙,毕竟贾琮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能够做到完全正确。
可能几代人以后,皇家也成为了寡头,也成为要被放血的目标,那时候,被清算在贾琮看来,反而是好事。
贾琮早就在自己家里,立下了‘不与民争利’的规矩,这个规矩,封建王朝历来就有,只是历朝历代,能够真正做到的却很少。
如果他的子孙,明明已经占据了很好的资源,不需要再去掠夺其他人的资源,却任旧不满足,那么,被其他人清算也是应该的。
历史就是如此,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出现所有人都是明智聪慧的。
对于贾琮来说,他已经做好了自己该做的,至于后面的曾孙、玄孙辈的人,能不能做好,那就是子孙后代的事情了。
而贾盛烨听了贾琮的话后,感受良多,恭敬回道:
“父皇深明大义,儿臣佩服,纵观历朝历代,也只有父皇您,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急流勇退,定被后世子孙们牢记心中,流芳百世!”
贾琮嘴角微扬,轻轻摆手:
“说起来,朕也是觉得,一个政权有没有朝气,和在位的人中,年轻人的比例也有关。”
“纵观历朝历代,王朝末年,无一列外,都是一些年老之人占据重要位置,而这些人年纪大了,难免有贪图享乐的心思,久而久之,必然出问题。”
“也可见,每当王朝末年的时候,年轻一辈,根本无法出头,尤其是农家子弟,永远都没办法翻身。”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又接着说:
“年轻人虽没年纪大的稳重,却有着热血,充满活力,敢于冒险和创新,年纪大的,不愿动荡,贪图安逸,对于整个帝国来说,未必是好事。”
“因此,朕希望你能够勇敢地破格提拔一些年轻人上位,资源的重新分配,就意味着新兴血液的出现,想来肯定有不少出色的年轻人出现。”
“咱们的政权中,年轻一辈越多,就越显得有活力,而非暮气沉沉,一堆老年人占据重要位置。”
“当然,也不是全新就是好的,该有的稳重和冷静,必然要有,不能太过于冒险,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大,重用年轻人的同时,也得重视老人们的意见。”
“也有一些人,年纪虽大,却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能够接受新的改变,依旧有冒险的精神,这种人就不能以年纪来判断,同样理应受到重用。”
“这其中的度,就得你自己去把握了,最好是构建出新老交融、优势互补的治理格局,这样,不仅能保持政权的活力与韧性,还能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