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我没提前告知你,这位小姐来历颇大,你们可得小心伺候着,千万别惹了她不开心,不然,别说你这个村长,就是你们村都得遭殃。”
听了这话,葛东民满脸蜡色,哆哆嗦嗦着应承:
“多谢大人的指点,我记着,定不让这位千金小姐受苦受委屈就是。”
虽说自贾琮的上位,改变了社会的风气,可上千年的权贵统治历史,深入人心。
葛东民一听佟常这么说,哪里还不明白,村民们猜测的都是对的,贾巧姐定是下来镀金来的。
不然,佟常这个县里的典吏也不会此时赶来点醒他了。
佟常又叮嘱他几句,便离开了。
……
经过最开始的兴奋,慢慢地,贾巧姐也开始冷静了下来。
乡下的节奏慢,也意味着时间很难熬。
作为村执事,贾巧姐每天要做的工作其实不多,可是,处理起来就比较头疼。
大多是一些村民邻里纠纷,或是为了争水,或是为了争地,甚至为了一块没人要的木头,也会争起来。
表面上大家和和气气,可其实私底下,还是见不得人家好,生怕哪一家比自己家多占了一点便宜。
也因此,彻底磨灭了贾巧姐一开始的新鲜感兴奋感。
贾琮为了让她切实体会到乡下穷苦人家的生活,没有给她太多的钱,只够维持她最开始的一个月的开支。
后面的开支,就需要她自己想办法了。
为此,她也不得不向村民取经,自己种起了菜来,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支出。
葛东民见她竟然亲自种地,十分惊讶,对她说道:
“您若是想吃菜,到我家菜地里去摘就是,这活您可不兴做,莫要劳累了您。”
贾巧姐却深知贾琮让自己来此的目的,笑着婉拒了:
“多谢葛村长的好意,你们一家四五口人,也不容易,我又如何好意思去你们家拿。”
“放心吧,我自己种一点,就歇一会,不会受累的。”
葛东民却再三劝谏,可贾巧姐也不听,最终无奈,只能帮着贾巧姐一起种,生怕累着了贾巧姐。
为此,贾巧姐只能私底下自己打理,免得还给别人惹来麻烦。
转眼,贾巧姐来三多庄也有两个月了,从最初的富贵小姐,成为了一个务实村执事。
这期间,贾巧姐也了解到了不少情况,首先就是三多庄的义务教育推行。
虽然贾琮的政策是好,可真正落实到基层来时,总归是有不小的出入。
就如三多庄中,原本也盖了一座村小学,可后来没有教学先生,村里的孩子,只能步行十几里去正阳乡的学堂读书。
虽说是义务教育,不需要家里出钱,可吃总归是需要的,有些家里,只让男孩去读,不让女孩读书,在家里多少能够分担一些活。
虽说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变化,可终究是难逃旧思想的束缚,不少人还是认为,女孩子长大,找个好人家嫁了就行。
为此,贾巧姐作为村执事,开始着手这些事情。
“执事,您不知道,咱们村里的学堂原本是教书先生的,可后来因为外出闯荡能够挣更多的工钱,哪还有人愿意就在咱们这里,每个月拿几块钱的工钱教书?”
村理事会的会议室中,葛东民向贾巧姐诉说着一些情况。
贾巧姐听后,眉头紧皱:
“义务教育可是皇上推行的国策,难道乡里和县里就没想过解决这个问题吗?”
葛东民苦笑:“这可很难解决,除非提高教学先生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