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这边有李胜英等勇猛将领,打了好几场胜仗,不到半年时间,将北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尤其是李胜英,率五千骑兵截断北狄粮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不仅如此,李胜英乘胜追击,率五千骑兵直捣这个部落的老巢,诛杀了首领,一时扬名整个漠兰。
消息传回京城,也掀起了热议,最主要李胜英是个女将军,竟能做到如此,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贾琮原本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意识形态,原本以儒家思想为主,逐渐变得更加开放。
此前女子学院的出现,遭到了不少士大夫的指责,认为此为伤风败俗,只是学院是贾琮一手创办,也就私底下指责指责,不敢公然反对贾琮。
而眼下李胜英的英勇战绩现实,狠狠打了不少人的脸,那些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想法的人,不敢再大声说话了。
这些年,贾琮推行三年的义务教育,已经让一些人接受到了知识文化,书本的内容不再是士大夫读书人专属。
虽然识字率还是很低,但至少已经有了新的思想再生根了,贾琮再慢慢引导,最终引导这种新思想,冲击腐朽的旧思想。
官方的邸报原本只是官员才能看到,贾琮改为后世的报纸形式,没几天下放。
不仅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而且下放到广大的农村地区。
此前,贾琮就在基层设立了办事机构,打破了皇权不下乡的格局,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方报纸下放村落,有专人每天宣读,让所有民众都能够了解天下大事,朝廷的政策,如发现地方官员所做和朝廷政策不同,即可立即反馈。
新报上除了时政方面的事情,贾琮也刻意加强思想建设,也就是促进意识形态的转变。
百姓们听不懂无所谓,官们可得仔细阅读,慢慢地便会影响到各行各业。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形式,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出这其中的变化,不过,很显然,少数人的意见,贾琮自然不用在乎。
等绝大部分人反应过来时,意识形态已经彻底扭转,那时候想反对都没用了。
和推行教育,解放思想一样,贾琮知道这也是一项长远的征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可能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他将框架做好,后人按照他的设想去完成就行,反正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再长久的时间,也能够搞定。
……
这年冬月,贾琮增兵五万,并且封李胜英为征北统率,命其征讨北狄各部。
至于忠顺王,在某场不知名的战役中殒命,贾琮甚至都没有过问,忠顺王的死亡,也宣告旧王朝的彻底消失。
北狄各部落之间本就彼此不服,李胜英率大军来征讨,按照贾琮的战略,拉一批打一批,效果出奇地有效。
最终不到三年的时间,李胜英率军彻底征服北狄,同时贾琮在北狄设立漠兰特殊行政区,开始实施百年同化的政策。
以往的王朝,对于少数民族,都采用‘羁糜’政策,也就是少数自治,表面臣服。
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立马稳定当地的局势,可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融合。
贾琮则使用更为直接的方式,武力加上教化,让当地的孩子,从小就明白天下一统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有国才有家族,国家大于家族的道理。
在张武、郭正等大将征服苗疆等地后,贾琮也采取同样的方式,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这样的政策下,民族融合加速进行,盛世也逐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