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铮的提醒,让贾琮深以为然:
“曹侯提醒的是,陈子礼估计会趁此机会,发动对河东的战事。”
“咱们对付忠顺王,已经是全力以赴,这腹背的敌人,得另想办法应对才是。”
说着,看向众人:
“诸位可有良策?”
文臣武将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中有一条支持最多,就是派人去和陈子礼结盟,暂时稳住陈子礼,对付了北面的忠顺王再说。
结盟是乱世军阀割据中,最常见的手段,也是最不牢靠的办法,可能今日才结盟,明日就撕毁盟约开战了。
贾琮听了众人的意见后,还是决定先派使者去和陈子礼接触一下,看看他结盟的意愿大不大。
同时,也加派探子潜入幽北,去查探忠顺王的兵力,以及幽北的情况。
鸿王发动政变的时候,忠顺王见情况不妙,直接带着家眷逃离了京师,一路往幽北逃去。
那时候,贾琮的注意力都在皇宫之内,因此,也没想过忠顺王竟然会提前跑路。
由此可见,忠顺王何其狡猾。
后来,鸿王被杀,前朝彻底被推翻,忠顺王在幽北正式举旗,他毕竟是前朝的亲王,是皇家正经血统,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在幽北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招兵买马,竟也拉出了十万大军来。
当然,这十万大军不过是号称而已,真正能够作战的,不过就是五六万人。
而且这五六万士兵,有一半都是刚征召的新兵蛋子。
双山关前。
忠顺王站在车驾上,眺望着这座雄伟的关隘。
从海边一直修到了山顶,往西延绵数万里的城墙。
这也是进入关外,最便捷的一个通道,因此,双山关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
幽北势力想要进入中原,必须突破这个关隘,不然,永远都别想进入。
“现今双山关的守将是谁?”
忠顺王眯了眯眼,问道。
在他身边,有属臣谋士回道:
“回主公,是前朝关宁军统率宁散武。”
忠顺王撇嘴:
“竟然还是他,他竟向贾琮称臣了?这般没骨气风骨吗?”
属臣回道:
“听说是因为宁散武的家眷都在京城,贾琮用他的家眷做要挟,这才让他臣服的。”
忠顺王不齿道:“贾琮还真是阴险!”
说罢,思索了一下,说道:
“驱动车驾往前一些,本王要和宁散武说几句话。”
属臣听了一惊:
“主公,万不可再向前了,关隘上有弓箭手,万一对方不讲规矩,主公万金之躯,不可有任何闪失啊。”
忠顺王很是自信:
“无妨,本王谅他们不敢乱来!”
话虽如此,却还是安排了两队盾牌兵护在车驾左右,以防不测。
“宁散武何在?!”
来到关下,忠顺王扯着嗓子喊道。
没一会,就看到一个三十出头的将领走了出来,朝着下方郎声回道:
“宁散武在此,关下何人?”
忠顺王应声而答:
“宁将军,吾乃忠顺王,你可能从未见过本王,不过,你定听说过本王吧?”
宁散武微微点头:
“王爷威名,我确实听过。”
忠顺王进而劝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