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贾琮竟然上书了二十几道奏折,可自己却从未见到过贾琮的奏折,建兴帝颇为愤怒。
当即让人将贾琮的奏折全部拿来,他倒要看看,这些人到底在阻拦他知道什么内容。
只见建兴帝的脸色一变再变,从开始出现旱情,到眼下赤地千里,贾琮都及时上报了,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只可惜,贾琮的奏折全部被拦截了下来,根本到不了建兴帝这里。
好在通政司的官员,还不敢随意毁坏奏折,所以贾琮的奏折都还在,只是被存放了起来。
“啪!”
待看完贾琮的最后一封奏折,建兴帝怒不可遏,将奏折重重拍在了案桌上。
贾琮可是京城里,最得民心的官员,他既然说民间有灾,自然不假。
没多久,被派出去实地查探的太监,也陆续回来回禀了,京城外确实是满目苍夷,随处可见流民。
建兴帝听后,口吐一口鲜血,吓得众人一阵慌乱,叫来太医医治一番,才逐渐恢复过来。
“快,传内阁,六部大臣……”
建兴帝忍着心中的惊骇,怒声吩咐。
他这个皇帝,真成了一个瞎子了,外头的百姓都已经易子而食了,他却还以为歌舞升平。
“尔等奸臣误朕,误国,误天下!”
当着内阁六部大臣的面,建兴帝怒批通骂,骂得众人狗血淋头。
众多大臣还不知什么情况,上来就挨骂,有人站出来询问建兴帝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
建兴帝将贾琮上书的奏折扔给他们看:
“你们还有脸问朕!?你们不知道今年各地的情况吗?还要欺瞒朕到什么时候?”
众人一看是贾琮的奏折,皆是面面相觑,像是没料到贾琮的奏折竟然会到建兴帝面前来。
还有人想着狡辩两句,却被建兴帝当场革职了。
其余众人见建兴帝真是发怒了,皆不敢再多说什么,知道这个盖子是捂不住了。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朕此后会一一找你们算账,都是好样的,朕竟不知,你们这些股肱之臣,满嘴的仁义道德,常说人家欺君罔上,现在轮到你们自己欺君罔上了,又该怎么说?”
“朕不知,你们为何要隐瞒?”
说到最后,建兴帝满脸狰狞,额头都有青筋暴起了。
他可以处罚一两个大臣,但不能将所有大臣都处罚了,那样谁来办事呢?
另外,皇权也不是毫无节制的,就如这文官集团,虽然不能完全和皇权对抗,但加速王朝灭亡,投靠下一个朝代皇帝,他们还是能够轻松做到的。
所以,建兴帝也怕自己失去全部人心,那时候,情况将更为糟糕。
如果人心尽失,皇权没了权威,他这个皇帝的命令,连紫禁城都传达不出。
故而,建兴帝虽然很想将所有大臣都革职严办了,此时也只能做杀鸡儆猴的举动,此后再慢慢清算。
须臾,有大臣站出来说道:
“皇上,非是臣等有意隐瞒您,而是不得不隐瞒。”
“西面战事接连失利,可粮草、军饷、军械等物资却不能停。”
“若是将地方灾情上报给皇上您听,定要想办法拨款赈灾,还得免除今明两年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