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原本是收获的季节,可今年大旱,赤地千里,入眼就是一片光秃秃的,河流干涸,田地间出现了裂纹。
本就过得艰难的穷苦百姓,面对如此灾难,家破人亡,易子而食,饿殍遍地,成片成片的灾民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京畿道的情况还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毕竟是靠近京城,紧挨着京畿道的豫州道境内,说是人间炼狱都不为过。
官道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灾民,卖身葬父,卖儿卖女的更是极为常见。
也是因为要应对西戎人的入侵,朝廷不得不加征了赋税,此举就已经让豫州境内出现了不少破产的百姓。
加之今年以来,豫州大部分地区大旱,没有收成,到了秋天,官府还要再征收夏粮,可想而知,结果将是怎样。
按理说,地方出现灾情,地方官员应该立即上报,请求朝廷赈灾,赋税征收自然也只能放一边了。
可眼下朝廷不仅没有赈灾的意思,甚至依旧让征赋税,也不知是不是有人想加速王朝的灭亡。
“大人,咱们县衙真的不征收夏粮吗?到时候要上交赋税时,该怎么办啊!”
万平县衙内,贾琮正主持县衙日常工作会议,这时有户房吏目起身向贾琮询问。
眼下正值夏粮征收时期,可贾琮知道,百姓家里已经没了余粮,还得准备粮食过冬,如果再征收,不知要死多少人。
因此,他特意下令,万平县衙停止今年夏粮征收。
面对下属官吏们的不解以及着急,贾琮沉声说道:
“眼下大旱,百姓们连吃的都成问题,征收赋税能收上来多少?”
“这是本官作为县令下达的命令,朝廷追责,本官一力承担!”
话音刚落,作为典史的赵兴昌便站起来说道:
“大人仁义,下官愿同大人一起承担责任。”
县丞孙甲松也跟着起身表态,表示支持贾琮的决定,同时甘愿一起承担责任。
其余吏目见三个长官都这般表态了,即便不安,也不再多言,再者说,出了事,也有贾琮这些长官承担。
散会后,赵兴昌跟着贾琮来到县令公廨中,带着几分惊疑说道:
“大人,虽说咱们可承担责任,可是朝廷真要追责,咱们真要一力承担吗?”
贾琮微微摆手:
“别急,我听说,豫州境内,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盖子捂不了多久了,到时候朝廷自然会有免税政策下来。”
跟在贾琮身边久了,赵兴昌知道贾琮肯定是有把握才会去做,听了这话,顿时释然,难怪贾琮要下这样的命令,也不怕朝廷追责呢。
同时也更加佩服贾琮了。
这时,又听贾琮沉声说道:
“看样子收容场里的流民会越来越多,赵先生,还得你亲自去坐镇,还有我编写的「防疫手册」一定要认真执行。”
赵兴昌回过神来,恭敬应承:
“是,属下等会就亲自去收容场,也会严格执行防疫要求。”
贾琮微微点头:
“听说豫州境内已经有了蝗灾,接下来,恐怕就是疫灾,咱们可得重视起来,不得掉以轻心。”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面对疫情,毫无解决的办法,只能任由感染的人自生自灭。
这时旱灾严重,加之蝗灾一起,各种病菌被广泛传播,人群聚集,很大可能会起疫灾。
贾琮也只能尽自己的努力,预防疫灾出现,不过,也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