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贾母的说法,年轻时的贾赦,年轻气盛,花钱如流水,是个不听父母劝谏的败家子。
因为是家中嫡长子的缘故,又是国公的儿子,难免有一身傲气,更别说还得皇帝亲赐‘恩侯’为字。
与之相交的,都是王公贵戚,不免自视胜高,目下无尘,听不进他人劝谏。
加之还是太子伴读,是太子身边的亲近之人,只要他日太子登基,贾赦定是朝中大臣。
然而,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太上皇在位太久,太子当了二十多年了,依旧看不到希望,开始变得急燥起来。
在某一年,太上皇去铁网山举行秋狝之际,太子留京监国,却被人告状太子准备谋反。
太上皇吓得不轻,历史上太子造反的不在少数,当即派人回京去查看到底怎么回事。
当时贾代善就是其中一个,急匆匆赶回京城来,最主要,太子一旦谋反,贾赦肯定跑不掉。
太子到底有没有谋反,事后没人知道,贾母作为后宅妇人,只知道,贾代善回来后,和贾赦大吵了一架。
似乎是贾代善让贾赦待在家中先别出门,可贾赦却偏激地认为没事,父子两个因此爆发了矛盾。
最终,贾赦还是偷偷跑了出去,当时的情况,太子是不是真心造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太上皇已经完全不信任太子了。
很快,太子在某一日突然暴毙,怎么死的,没人知道,接着太子一党也遭到了清算。
原本贾赦听贾代善的话,不出门或许可以免于牵涉,然而贾赦却偷偷出门了,导致贾家也在清算的群体中。
贾家投资太子也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将兵权让出来,贾代化卸任京营提督,贾代善更是气得一病不起。
不出半年,病情恶化,临终前,贾代善上奏太上皇,主动分化贾家,让长子贾赦袭爵,二子贾政掌荣国府,并且请示恩荫贾政一个官职。
相比起贾赦的跳脱不听话,次子贾政从小读书,知书达理,十分正派,也很听父母的话,对于父母所言从不违逆。
因此,贾代善最终还是决定,让贾政来掌家,不然交给贾赦,再大的家业,也不够贾赦败。
若非爵位必须是嫡长子来继承,贾代善甚至想着让贾政来袭爵。
不过,还是请示恩荫贾政一个六品主事的官。
太上皇见贾家竟然主动请求分化,自然同意了。
于是就出现了,嫡长子贾赦虽然袭爵,却住在东南角的独门独院中,而嫡次子贾政一家,却占据了荣国府正院荣禧堂的局面。
“……你们祖父临终还在抱怨你们老爷,说他不听自己的话,也自责自己没有教导好他,以至于落得如此局面。”
“正有你祖父临终前的一番安排,太子谋反案,才没有清算到咱们家来。”
说到这里,贾母抹了抹眼睛,不再继续说了。
贾琮听后,也是颇为感慨,原来这其中还有这样的说法,难怪贾家的格局如此奇怪。
也难怪贾母偏宠二房,对贾赦不怎么喜欢,或许在贾母心里,多半认为,是贾赦气死了贾代善。
而贾赦确实是骄奢淫逸惯了,若将荣国府交到他手中,估计比贾珍好不到哪里去。
须臾,贾母看着贾琮,冷然说道:
“你现在该知道,为何你老爷住独门独院,为何我对他爱搭不理了吧?”
“你现在还要分家吗?”
贾琮回过神来,斟酌了片刻,回道:
“老太太,按照你说的,其实大房和二房,早就分过一次家了,只是表面上大家还住一起,大房共用公中银两,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