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围堵官府这种事情比较忌讳,但很显然,对于此时的京城百姓来说,活不下去了,还不如赌一把。
如果能够让朝廷收回政令,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求情对伍,有去京兆府衙的,也有去万平县衙、承安县衙的。
甚至,连皇宫门前,都聚拢了不少穷苦百姓。
见他们大多数皆身着粗布麻衣,面黄肌瘦,满脸惨淡,哭诉着自己家中的艰难。
此时京城人口已达百万,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人参与进来,也有成千上万的人。
更何况,随着消息传开,远不止百分之一的人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百姓聚拢在了官府前面,尤其是皇宫前宽阔,更是提供了最佳聚集的场地。
御道上,密密麻麻的人头,让皇宫的守卫们,手心都出汗了,紧张地看着这些聚集过来的人。
虽然不怕这些人冲进皇宫,可就这些人数,也足够让他们这些守卫头皮发麻了。
早些时候,就已经有侍卫将情况传进大明宫里了。
“启禀皇上,京兆府衙、万平县衙、承安县衙门口,都围拢了大量的百姓,三处加起来,恐怕有上万人了。”
“皇宫外也围拢了数千人了,而且还在增加,他们都喊着,不要加征赋税,他们要活下去之类的口号!”
听到这个通禀,建兴帝脸色微微发白,他有想过,政令颁布后,百姓们的诸多反应。
万万没想到,百姓的反对情绪这般大!
在这个时代,官府和皇权早已深入人心,底层百姓一听,必然畏惧害怕。
可此时,这些百姓们,就如不在意生死一样,聚拢在了官府和皇宫前。
足以可见,此时的百姓们,真是活在了一个临界点,只要官府再施加一点压力,就已经难以生存。
“传内阁阁臣、六部大臣、左右都御史,立即来见朕!”
面对这样的情况,建兴帝开始汗流浃背了。
他倒不担心这次事情怎么解决,他想到的是更深层的忧虑,百姓们显然已经不能再加征赋税了,那朝廷此后该怎么维持?
还有,西北面的战争肯定是要起的,朝廷肯定要应战,军费从何而来?
这些问题,才是让建兴帝汗流浃背的根本。
很快,内阁阁老加六部尚书侍郎等大臣纷纷来到大明宫里。
“朕问你们,现在该怎么办!”
建兴帝也没了往日的沉稳,铁青着脸色,喝问众人。
众多大臣皆是低头沉默,这时候,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触霉头。
沉默一会后,建兴帝怒问:
“没人说话吗?!”
终于有大臣接话:
“皇上息怒,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让百姓们散去。”
是礼部左侍郎王文善,六十出头的年纪,看起来很是老成。
建兴帝当即指着他:
“很好,朕命你立即出宫,去劝说百姓们离开!什么时候做好了,什么时候回家去!”
王文善霎时呆愣当场,心里后悔不已,还真是枪打出头,早知如此,他说什么也不会头一个说话了。
过了半晌,满脸苦涩,哆哆嗦嗦地说:
“皇上,老臣……老臣…”
建兴帝瞪大眼睛,沉声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