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薛宝钗心里有些莫名骄傲感,毕竟如今王夫人可正派人四处采买粮食。
因为造反消息传来,京城物价一天一个价,即便是荣国府,也不得不及时进粮。
同时也关心着城外庄子上的情况,眼瞅着就要秋收了,万一反贼一来,今年的收成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这对于荣国府来说,也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贾琮早通过晏安得知要起义的事情,所以提前告知薛宝钗,多囤一些粮食,故而,薛家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又问贾琮有关薛家新生意的事情,就是收容场做出来的一些东西,以薛家渠道在卖的生意。
贾琮也不隐瞒,向她一一说明。
薛宝钗听得眼眸闪亮,心中充斥着骄傲和安宁,不论是闻达楼的生意,还是此时收容场的生意,都是贾琮替薛家开辟出来的新生意。
也不用担心王夫人或是薛家叔伯会盯上这些生意。
二人说了好一阵话,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从一开始的顾及,到眼下二人越发理解对方的心思,说话的时间,也逐渐变长。
似乎也越发自然,虽然没有强烈的情感,但就是这种平淡之中,二人感情像是越发坚固了。
……
京城南面一亭子处。
“谢将军,保重啊,千万保护好自己,不要硬拼。”
贾琮这时来给谢浔送行,朝着谢浔拱手。
在谢浔身后,是守备衙门的一千士兵,建兴帝紧急调派京畿道境内的军队,去镇压造反,谢浔这个京府守备将军,也在其中。
对于贾琮关心的话语,谢浔颇为感触,拱手回应:
“公子安心,我年轻的时候,在边境打过仗,不会有事的。”
贾琮微微点头:
“如果有什么情况,可派人来找我,我虽不能直接给将军带来什么帮助,但帮着想个主意还是可以的。”
谢浔听了,郑重回道:
“好,谢某就先谢过公子了。”
说完,骑马率领士兵,往南边而去。
贾琮目送他们远去,这才转身,上了自己的官轿,吩咐去东面的收容场。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贾琮每天都能听到造反一方的消息,起义军从上谷府一路往北而来,似乎有意拿下京城一样。
沿途响应者众多,浩浩荡荡的起义军已经号称十万人马了,吓得周围的一些县城皆是纷纷望风而降,根本不敢反抗。
但贾琮从谢浔那里得到了起义军的具体人数,也就五万人左右,真正有正规兵器的,还不到一万人。
也就是说,反贼号称十万,能够有战力的,不到一万人。
不过也足够惊人了,毕竟天下承平日久,这次起义军还是在京城附近拉起的人马,给当朝皇帝大臣们,狠狠敲醒了警钟。
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士大夫,这时候也都显得汗流浃背,焦头烂额了。
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时刻关心着反贼们的动向。
最主要,还是担心反贼会践踏他们在城外的庄子。
可是,越是担心什么,越会发生什么。
七月初,反贼踏入京兆府境内,一时间,京城人人自危,风声鹤唳,坊间竟还传出要改朝换代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