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武周]问鼎 > 第116节

第116节

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p>

“陛下为何突然问及此事?我自然是站在陛下那头的。”</p>

李治摇了摇头, “不是站不站在我这一方的问题。”</p>

虽有那样多的好处, 他心中依然有最后的一份疑虑。</p>

哪怕忽然又收到了梁王窥探天子病情、图谋上位的消息,他也始终还因前朝种种旧事而心绪纠结。</p>

倒是媚娘在此时又道:“我看陛下又在想些往日都不必考虑的事情了, 只怕是因病症打乱了您的布置。可您别忘了,孙老先生说过的,您还年轻,若能好好静养总有康复的机会。”</p>

“就算无法彻底恢复到发病之前,也并不影响您执掌朝纲,统率群臣,倒不如喝了药先再睡上一觉。”</p>

这话说得在理。</p>

但李治闻言,并没有收回握在她手腕上的那只手。</p>

他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仿佛有几分自嘲的意思。</p>

是啊,要不是疾病突至带来的不安全感,他不会去考虑那等臣子兄弟夺权的事情。</p>

可也正是因为这头晕目眩之症,让他更为清晰地感受到了身边这只手是何等康健而有力,在此时扶住自己的力道令人安心。</p>

一如他当年身陷和长孙无忌博弈之中的时候,也是这只手给他指明了跳出局外的建议。</p>

李治更不难从这一个多月来的表现中看出,皇后其实比谁都希望他能够尽快康复起来。</p>

这多少能让他心中安定不少。</p>

康复……</p>

哪怕这个痊愈的希望有些渺茫,李治也依然抱有这样的想法。</p>

正因为如此,在此时的这句宽慰,在他听来便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p>

身为天子,便比寻常之人更怕权力旁落。</p>

旁落到宗室、大臣的手中,要想再收回来,恐怕要重复一次永徽、显庆年间旧事。朝堂上下换血,并不是一件好事。</p>

可若是要将权力从妻子、母亲这样的身份收回来,便要容易得太多了。</p>

他心中急转,终于下定了决心。</p>

“我不是问你支持谁的问题。”李治目光凝定,在这出并不清晰的对视里,也并不难让他的身边人看清楚他眼底的情绪。</p>

“媚娘,你敢不敢……”</p>

“不,应该说,能不能协助于我理政?”</p>

“敢不敢”和“能不能”的改变,让这句问话的意思完全变了。</p>

敢不敢问的是胆魄。</p>

可当李治恍惚间回想他所知道的皇后过往时,发觉比起他,可能皇后的胆量还要更足一些。</p>

毕竟若无胆量,她也不敢将身家性命都下注在他这一头,更不会在早两年间就提出兴起东都的建议。</p>

那么这等临危受命,他也根本不用担心皇后会不敢接下来。</p>

恰恰相反,现在是他需要依托于皇后来度过这次权力危机!</p>

所以他又重新问了一次。</p>

仿佛是在强调,他并非因为催化药散的酒力作祟,才有了这样的一问。“皇后能否协助我理政?”</p>

武媚娘静静地看着李治有好一瞬。</p>

李治看不清她的眼神里在此刻转换过了多少情绪,只能听到她用依然温和的声音说道:“若这是陛下所想,我自当尽心竭力。”</p>

这是一句对此刻身在病中的李治而言最合适的回答。</p>

------</p>

在朝着洛阳宫中寝殿缓缓行去的时候,武媚娘还在心中思忖着自己方才的那句答复。</p>

李治对此应当是满意的,也让他没将这个“由皇后协助理政”的想法收回。</p>

而是告知于她,他打算想想如何将此事在朝堂之上提出。</p>

古来只有太后协助年幼的皇帝当政,而没有皇后帮助在世的天子打理政务,尤其是像李治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交托给皇后的权柄必然不小。</p>

可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也仅仅是在宫内或者宗室内部往来间并称为二圣而已,始终没有逾越到真正的台前。①</p>

所以可想而知,当一位身在病中的天子意图让皇后打理政务,势必会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p>

那么不仅是李治要想一想,武媚娘自己也必须要想想,该当如何去做,才能让自己协助理政的这条诏令被贯彻下去。</p>

旁人只当皇后此时的思绪飞散,脚步缓缓,是在为陛下的病情挂记,只有武媚娘清楚,那并不是。</p>

她在想一些其他的东西。</p>

当李治说出这句话,不,应该说是这句请求的时候,很奇怪,她没有感觉到一种骤然被交托重任的惶恐。</p>

而就像是彼时她站在洛阳城楼之上,听到洛阳百姓因洛阳成为东都的欢呼一样,自有一种“天下行将因我而改变”的热血上涌。</p>

她的前路确实因为这一出意外而拐出了一条未知的路径,可她也并不怵于往上走一走!</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