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武周]问鼎 > 第71节

第71节

崔知温生怕崔元综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干脆掀开了车帘朝外头看去,正见数名僧侣扛着一块偌大石碑朝前走去。</p>

若只是如此,还不至于引发这样的动静。</p>

马车已因前方道路堵塞而不能继续前行,二人干脆相继下车,看看外头的动静。便见前方不乏百姓在此地围观,目送着那块石碑朝前运去。</p>

崔知温颇为好奇地朝着路人问询这其中的情况。</p>

便听对方回道:“你说那东西啊……自陛下驾临洛阳后,便令僧侣筹办水陆法会,为去年过世的洛州刺史贾公积善超度,为了应和贾公生前心愿,还打算将洛水之上的天津桥再修缮一番。”</p>

“只是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这小半月间,建桥的进度不快,反而是令那些僧人赶制出了一块石碑,平日里对着此物诵经念佛,说是要令这块石碑卓有灵性,然后放在天津桥头。”</p>

这么听来,方才被搬过去的,就是那块石碑了。</p>

崔知温追问道:“那么不知那石碑之上写了什么?”</p>

惊鸿一瞥间他只隐约看到几个大字,竟未曾瞧见具体写了些什么。</p>

那路人感慨:“这才是奇怪的事情啊!”</p>

“这石碑之上竟只有洛水清平四个字,据说背面是要用于题写人名的,可若问何人能将名字题写于上,这洛州地界上的豪富没少朝着督办水陆法会的圆度法师问询,却没问出个所以然来。”</p>

“他只说,公主告诉他,陛下要等一个时机。”</p>

听到这里,崔知温眸光一闪。</p>

</p>

</p>

第46章 </p>

等待一个时机?</p>

这可不像是一句寻常的话。</p>

当崔知温与崔元综在洛阳城中暂时安顿下来后, 崔元综便听崔知温找上门来问道:“你年少聪慧,不如与我一并分析分析这其中的情况。”</p>

“陛下所等的那个能被留在石碑之上的名字,会是谁的?”</p>

崔元综闻言朝着崔知温看去。</p>

这位比他大上十来岁的同宗长辈, 一面说着他说话不够谨慎,一面也因自己未经官场,在脸上透出了几分情绪来。又或许, 这仅仅是因为在他面前不必有所保留而已。</p>

他心中冷嗤了一声,垂眸答道:“贞观十二年, 太宗颁布氏族志,以皇族李姓为首, 外戚长孙氏为次, 以我五姓七望各家为第三等。”①</p>

彼时李唐宗室一改南北朝时期排列宗族姓氏的规则,直接将皇族姓氏排列在第一位,更是罕见地将外戚也给提拔到了五姓七望的前面, 足以让人看到李世民的态度。</p>

在李世民看来,山东望族对于他李唐起兵夺取天下根本没有提供任何一点助力, 甚至都没几个在朝中做官的人,尤其是山东的崔、卢、郑、李几家, 更可以说是日渐衰微,却还在将五姓女嫁到其余各家的时候索要高额的聘礼,简直全无道理。</p>

既然如此,不必将他们的名字排列在前。</p>

这才有了现如今的《氏族志》。</p>

崔元综说到这里,固然话中无有波澜, 却分明有几分讥诮:“可这第二等的姓氏, 又真对大唐有所裨益吗?”</p>

反正崔元综是不觉得有的。</p>

皇室自言姓氏尊崇, 凌驾在世家之上,五姓七望各家暗讽李唐宗室掩耳盗铃, 却总不敢在皇权之下真将这样的话给说出来。但要嘲讽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长孙氏,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p>

长孙氏是什么东西?三代以上还是鲜卑后裔的玩意,凭什么直接压在他们的头上?</p>

更让他们觉得好笑的是,在李世民所给出的种种优待之下,长孙无忌身为天下姓氏第二,却和做天子的李治起了权力冲突,以至于最后弄到了废王立武的这一出!</p>

由此可见,要论氏族典范,还该看他们的。</p>

李治移驾洛阳,朝着他们放出了合作的信号,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p>

崔元综紧跟着问道:“您觉得,若是洛阳大户不配留名于其上,又有洛水清平,似暗指门庭清流之意,会是什么意思呢?”</p>

崔知温的唇角动了动,并未当即答话,可他自己在心中是如何想的,他很清楚。</p>

方才他在听到“洛水清平”四个字时心有所感,不正是因为他也打心底里觉得,陛下所等的人正是他们吗?</p>

也唯有他们这些山东望族子弟,才配在这等丰碑之上勒石记名!</p>

他思量了一番,当即令人前去再行打探一番,这块洛水石碑的前因后果。</p>

在听闻这其中种种后,崔知温越发确信,尚且无字的碑铭背后,确实是为他们所留。</p>

他在屋中来回走动了片刻,还是下定了决心。</p>

就算并不是,那也无妨!</p>

这场水陆法会以纪念洛州刺史为名,又要修建天津桥,以便百姓从洛水上通过,在名声上来说无论如何也不差。</p>

他既要以门荫之法获取官职、踏足大唐的权利中心,那就总要先为自己养一养名望的。</p>

时人多信谶纬之说,这桥梁之名……好像也正像是一条让他通往权利中心的桥梁。</p>

他当即朝着崔元综说道:“陛下既看来有意令我等先出钱修桥,那我等为其先做此事也无妨。”</p>

欲要取之必先与之,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p>

“那你的动作就得快一点了。”崔元综提醒他,“昨日我又往碑前走了一趟,竟在此地看到了闻喜裴氏的人。”</p>

或者说,河东裴氏。</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