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武周]问鼎 > 第31节

第31节

第23章 </p>

“安定公主……”武媚娘反复玩味着这个封号, 只觉当真恰如其分。</p>

大唐公主的封号或为郡名,或为国名,或取吉祥之意。</p>

以李治话中说辞, 显然取的是第三种意思。</p>

当然,陛下只是觉得,这是因关中水患而生出的安定愿景。</p>

殊不知, 这出暴雨倾盆引发的水灾能被提前干预,原本就是出自阿菟的示警。</p>

就算李治不明内里, 武媚娘因此事更进一步地得到了李治的信任,本也是要为女儿再争取些东西。</p>

可如今倒是自有天命定数。</p>

她莞尔一笑, “陛下给出的这个封号, 当真寓意极佳。”</p>

便用安定之名吧。</p>

------</p>

正如李治所猜测的那样,给小女儿加公主号并非难事。</p>

若说他想要给武昭仪加封,还会遇到种种阻力, 封公主便没那么麻烦了。</p>

总归,陛下只是想要将此番有幸避祸的一部分吉兆归因到女儿身上, 而不是真要将此事推给武昭仪或者五皇子李弘。</p>

可公主有什么用?</p>

李唐的公主再如何富贵无极,身份光鲜, 归根到底也就是个公主罢了!</p>

平阳昭公主自兵权易手后便再无多少作战机会,至多是在亡故后得以军礼下葬。晋阳公主为太宗亲自抚养,在政务上也多有见地,然而夭折早亡,未得善终。再如高阳公主平生骄纵, 还不是得了个被处死的下场。</p>

朝臣反对让这位武昭仪再进一步, 却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公主。</p>

那便让李治顺一顺意好了。</p>

何况, 别忘了,这行将被赐予安定公主封号的小公主, 才只有五个多月大。</p>

被李淳风所属太史局盖章定论的“公主有吉兆”,和李治钦定的“关中安定,水灾得到减免,是因公主于元月初一降生”,都是太过贵重的嘉奖批命之辞,一个婴儿真能承受得住吗?</p>

这年头婴儿的夭折几率,终究还是太大了。</p>

当封赏的圣旨传入安仁殿的时候,也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在盯着此地的动静。</p>

但到底是对于小公主或者说是武昭仪在李治心中的特殊倍感羡慕,还是等着看此地的笑话,那就另说了。</p>

武清月到了这日才知道,早前出行万年宫和参与籍田礼时候的衣着体面,那都是相对而言的。</p>

要不是她还不想在说话的进度上显得太过跳跃,她只恨不得喊一句,这是夏天啊。</p>

但规则如此,既是受册这等重要场合,虽因小公主年岁问题,仪式多有削减,该穿的袆衣还是得穿上的。</p>

也怪为难尚服局的这些宫女们,得为一个婴孩量体裁衣,做得还是正装。</p>

谁都看得出来陛下对这位小公主的爱重,也就注定了这件袆衣穿起来还得保留一点气派。</p>

宫女也只能顶着小公主放空的眼神,又在白纱中单里多加了一件,随后才套上了朱裳外披。</p>

好在头上是不用顶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毕竟,虽说六个多月的婴儿在脖颈的耐受力上远比几个月前强得多,但也还没到可以肆意妄为的地步。</p>

这些大人们大约也怕,孩童年幼,到时候脑袋一歪,把头冠给甩出去了,画面就不太好看了。</p>

但毫无妆点又有些不妥,武媚娘想了想,端详了女儿片刻后,拿起妆台上的细笔,在女儿的眉间点了一记朱砂。</p>

于是当手握册封圣旨的官员见到这对母女的时候,只觉这位气场日盛的昭仪仿佛抱着个佛前金童。</p>

她眉眼本就生得极好,哪怕年岁尚小也能看出端倪来,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着这等场面,这位小公主目光清明,丝毫也没露出怯场姿态。</p>

想想此前在山中所见,山洪暴雨当头,也没见她嚎哭恐惧,大约真有些少在孩童身上看见的沉稳。</p>

但这不是他这位宣旨之人该当关心的事情。</p>

他定了定心神,诵念了起来。</p>

“维永徽五年,岁次甲寅,六月……朕与门下曰:”</p>

“紫宿扬辉,爰称婺女;绛河分彩,是曰天孙;柔德所资,乃生淑媛。清辉皎月,可堪为名,赐名清月。”</p>

“公主孕灵圆魄,禀粹方仪,载极幽闲,用光婉顺……可依前件,封安定公主。”①</p>

“……”</p>

宣旨之人的声音顿了顿,将目光中那封圣旨上挪移到了面前,朗声复道:“请昭仪代小公主接旨吧。”</p>

他话音刚落,同样盛装在身的武媚娘移步上前。</p>

武清月目视着母亲的背影,见她接过了那封赐名且赐予封号的圣旨,眼中闪过了一瞬波澜。</p>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该说缘分,在李治赐予了安定公主封号的同时,还将她的名字给提前敲定了。</p>

而这名字竟跟她上辈子所用的并无区别。</p>

云开雾散,雨水不兴,夜有清辉,便以清月为名。</p>

好吧,起码在武周代替李唐之前,她该被叫做李清月了。</p>

------</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