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模式实在是太过单一,不可能永远依靠朝廷下令,去征调劳动力。”
“我们必须要让这些劳动力,自发的从农田转移到工厂,这样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价值,如果单是征调这种强制行为,恐怕他们未必会多有干劲。”
“还有管控起来异常麻烦!”
任以虚提出问题道:“数十万、数百万的人,大明又需要多少的官员去管控?”
“又会滋生多少的贪污腐败?”
任以虚知道,这种工程上的事情,是最不好说的!
“这恐怕是个真正的无底洞!”
任以虚下了定论,朱元璋一听也是被吓了一跳。
起先他还觉得,只需要从大明直接征调人手就可以了,没想到这其中的干系如此复杂。
好在,任以虚有办法解决!
“莫急,此事也有办法解决。”
任以虚说道:“在我们大规模推广土豆种植之后,粮食产量暴增,大部分农户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这个时候只要我们派文官下去宣传,给他们描述大城市中的生活是多么的便利,更进一步的机会多的是。”
“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农户,被吸引到城市中来。”
“而另一部分不为所动的农户......”
任以虚为了大明的工业化,也只能使出釜底抽薪之计。
说道:“我们只需要重新评估粮食的价格,让粮食的价格在大明中降低下来。”
“随后推出工业品到各地的乡村,让这些不愿意成为工人的农户,只能保持温暖,而无法购买其他的物品。”
“与前往城市的工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自然而然,这些人就会被攀比之心勾起,前往城市的心。”
这一番话,让朱元璋听的目瞪口呆。
还能这么操作的?
根本不需要强制的征调,而是利用了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攀比之心,以及货物的价格,就轻松的让不动心的农户,被迫前往城市。
而且此举还轻易的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粮食都不值钱了,谁还会在乎地呢?
不过朱元璋并不知道,任以虚早就没有在意过,土地兼并的问题了。
因为只要生产力上来了,田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不算重要了!
现在还要征收田税,只是因为大明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后世的各种工厂、公司都还没有雏形,任以虚自然不好引入其他的税收制度。
“有任先生在,万事定矣!”朱元璋感叹道。
任以虚没有接话,而是继续说道:“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将劳动力集中起来,全力推动大明的工业化,但问题是,这些人集中起来之后,各地有没有相应的设施承接?”
“所以为了以后做准备,大明现在就要在各地兴建基础设施了。”
“至少要让这些劳动力有地方住,也有地方可以吃饭。”
朱元璋越听越是觉得自己愚笨不堪,怎么这些事情自己都没有想到呢?
光是想着征调人手可以了,好在朝中有吕昶这样老奸巨猾之人,感觉到了不对,劝阻了朱元璋。
又有任以虚详细分析,将其中的利弊都清清楚楚的给他讲明白了。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能够听下吕昶和任以虚的话,就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