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低头仔细看去,欲找故人身影,却只见碧波流淌,映着蓝天与白云。</p>
想来这条魏水河的河神之位,也会随着人间大势的尘埃落定而定下。</p>
……</p>
乘云西行,不觉已到云州。</p>
重重大山之间,辛勤的百姓在此开垦出了高低落差极大的梯田,是不亚于神迹的世外桃源。</p>
这里要比秦州暖和很多,冬日也似春天。</p>
山巅无人之处,就连当地百姓也不知道何时多了一间由树枝茅草搭成的小屋。</p>
一个道人终日坐在这里。</p>
清晨面朝东方看日出云海,黄昏面朝西方,看落日余晖,等待一朵有缘的仙云。</p>
寻常聚来的白云确实不够用。</p>
若是慢一些,也就罢了。</p>
最大的缺陷在于,它只能自己和狐狸乘坐,若是要带师妹,要带紫云,要带那还没入门的弟子,要带万公、陶道长这等护法,便不行了。</p>
而一朵灵性十足的云,不光可以自己乘坐,不光可以带人,甚至可以从中分出一朵,给弟子门人使用。届时的他们就算并未成真得道,就算完全不会腾云驾雾之法,也能感受几分仙家乐趣。</p>
这个地方也不是林觉特地寻来的。</p>
只是驾云前来,不知该去何方,只想飞到一个地势较高之处,忽然路过此地,低头一看——</p>
这个季节没有耕种,放水养田,因此每块梯田里面都装满水,当时正好是上午,装满水的梯田像是无数块错落有致的镶嵌在大山间的镜子,因倒映着清晨的蓝天而呈现出天空一样的蓝,又因浮萍青苔而呈现出每块青红不一的色彩,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云雾则在梯田下翻涌升腾,里面隐隐显现出一些房屋,茅草顶宛如蘑菇,静谧祥和,不知大山多高、云深几何。</p>
林觉立即就飞了下来。</p>
正好学习新得的“散而复聚”。</p>
</p>
</p>
第492章 一朵乌云</p>
道人在山上坐着,云雾就在山下翻滚,云与梯田交际之处隐隐可见人家,不知下方梯田还有多少层。</p>
最近几乎都是晴天,十分暖和。</p>
有时有云,有时没有。</p>
有时云在天上有时云在山中,有时高得飞都要飞好久才可触及,有时低得与山下那些蘑菇屋齐平,如潮水一样涨退。</p>
偶有下雨,也是一阵一阵的,雨一停就放晴,忽然又会下起雨。</p>
林觉就坐在这里,哪里也不去,只看着这世外桃源、人间净土一样的风景,每日晒着太阳,就觉得心情好极了。</p>
想睡时便睡,不管何时起。</p>
想发呆时便发呆,任时间从身边流去,日月在头顶轮转。</p>
别的时候便看书悟法。</p>
有点让林觉意外的是古书上虽然记了“断而复续”,在记“断而复续”的时候也提到了“散而复聚”,但书中其实并没有记“散而复聚”。当林觉从扶摇老师那里艰难的领悟“散而复聚”时,古书迟迟没有反应。</p>
待得古书终于有反应时,林觉将之翻开,却见上面一页空白,正散着金光,等着他来填。而这时距离他来到云州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从年前的冬日到了年后的新春,扶摇老师根本不是个称职的老师,林觉却也从中悟到了这门“散而复聚”的精髓。</p>
果然如林觉以前所想——</p>
相比起来,“断而复续”他学起来要更艰难,“散而复聚”则更适合他这种灵法派的道人,感悟起来也容易许多。</p>
同时这也印证了林觉一些想法——</p>
古书的第一任主人“林中仙”是真人,后来的历代主人想来最多也就走到这里了,甚至可能没有成真得道,于他们而言,哪怕搜寻世间法术,也有自己的限制所在。至于那些真君神仙乃至帝君大能的本领,既高深莫测也没那么普遍,甚至有可能三界之中也就只有一个人会,自然很难被古书的主人们搜寻到并记入其中。</p>
这道散而复聚是如此,当年在徽州砀山,瑶华娘娘施展的那一次大神通也是如此。</p>
“无妨……”</p>
林觉看着古书中的这页空白,手中正捏着一支笔:“我为你写上。”</p>
上面已多出了两行字——</p>
散而复聚,养神法术也。</p>
顾名思义,魂飞复回,魄散再聚。</p>
这是林觉写的介绍,还没写完。</p>
至于前面的一页,“灭魂术”已经完全写完,所有内容也都详尽的录入上去。</p>
稍作思索,林觉便又落笔。</p>
正在这时,下方走来一道身影。</p>
林觉转头一看,乃是一个长得黑黑瘦瘦的十五六岁的少女,看着像是当地人,身上穿的也是当地的服饰,正一手端着一个土制粗碗,像是民间把戏人走平衡木一样,踩着下方梯田窄小的田埂,小心翼翼的走过来。</p>
“梯田鱼!牛烂烀!”</p>
少女端着碗走到下方,忽然轻轻一跃,就像没有重量一样,跃到了山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