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二人入了山门,沿着石阶往上,又到了那间大殿的门口。</p>
停步细看大殿,两侧也有楹联:</p>
柱下扫玄风,仙史已孚七十字;</p>
山中统紫气,道经曾著五千言。</p>
林觉往里望去,里头依旧早已坐了十几名小道士了,忘机子也坐在前面,在青烟缭绕之中闭目养神。</p>
这一月以来也渐渐知晓,忘机子确实是个嘴上不饶人但其实内心并不苛刻的人,看见仍旧空了两个蒲团,二人便走去坐下。</p>
“你们怎么才来?”一名坐在最前面的小道士回头,皱眉盯着他们,“每次都要等你们一会儿,知道路远,但你们就不知道早一些出门吗?”</p>
“道兄久等了。”</p>
林觉坐在蒲团上说道。</p>
这些小道士也是各有性格,这名叫做云逸的小道士便比较好强,他在仙源观这一批的十多名弟子中也算天资比较好的,只是在之前讲道中,常常听得不明不白而林觉却又常与忘机子对答如流,平常学认字,他也不如每天晚上都要回来用功到深夜的小师妹,想来应是憋屈了大半个月。</p>
直到前段时间,仙源观这一批弟子开始学习修行灵法,引取阴阳之气入体,这要走在浮丘观的前面,他们才重拾一些信心。</p>
“清净!”</p>
上方传来一道声音,来自忘机子。</p>
忘机子知道路远且险,倒是没有对此说什么,反而瞥了一眼那名小道士:“这点耐性都没有,你修个什么道?”</p>
随即一挥手上拂尘,搅乱满室青烟。</p>
“你们也开始修行灵法了?”忘机子瞄向坐在最后面的二人。</p>
“开始了。”</p>
“学得如何。”</p>
“已引取阴阳灵韵入体了。”林觉说的是小师妹,而他第一天就成功了,自然已经有好几天了。</p>
“那好。”</p>
忘机子平静说道:</p>
“引取灵韵入体,便算入了修行的门,既有了灵韵道行,不会法术怎么能行?今日不讲别的,便教你们一样常用的法术。”</p>
此言一出,众多小道士都很兴奋。</p>
“此法名曰:呼风。”</p>
忘机子神情淡淡的,继续述说:</p>
“人们常说呼风唤雨,但其实这是两个法术:唤雨难学,门槛极高,呼风的门槛则要简单许多,只是能起多大的风便看你的道行了。哪怕只是能于几丈之内召起一阵清风,走下山去,示于人前,也有几分道骨仙风了。”</p>
林觉坐着不动,小师妹也是。</p>
这一个月中两人多是如此,但凡是听人讲道、学习灵法时,定然专心致志,连看也不会互相看一眼,只有听完之后,才会单独讨论研习。</p>
“风者,天地之气流也,无形而有迹,无色而有声,其性也柔,其力也刚,能解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p>
忘机子缓缓念叨着。</p>
有山风入殿来,吹动青烟乱绕,为这盛夏带来些许凉爽。</p>
依然持续了大半天。</p>
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众人全都痴迷于法术的玄妙,连午饭也没有吃,忘机子讲得也很投入,中间也没有停。</p>
就连门口的狐狸都听得认真。</p>
从早晨,到下午。</p>
“此法玄妙,尔等皆修阴阳灵法,可算起来,这等天地自然法术其实与五行离得近些。尔等回去细细感悟,如有不懂,可询问观中师长。一月之内如能吹起微风便算于这门‘呼风’上有天资,若是三月仍不能起风,不是天资不足、悟性不够,便是与风无缘,无需强求。”</p>
忘机子道人对他们说道:</p>
“今日初七,一月之后,七月初七,贫道再来考校你们进展。”</p>
说完袖袍一挥,让众人散去。</p>
众多小道士倒都好学,仍旧不肯离去,而是坐在一起交头接耳,互相讨论,过了一会儿,才有人起身。</p>
“不知饭堂留饭了吗?”</p>
这话一出,众多小道士这才感觉到饿,连忙爬起来,跑去饭堂吃饭。</p>
“师兄我们……”</p>
小师妹不由转头看向林觉。</p>
是一张十分白净清秀的脸。</p>
“我也饿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是快些回去吧。”</p>
“好!”</p>
于是起身出门,往回走去。</p>
抬头一看,早晨萦绕天都峰的云雾倒是散了一些,却也没有完全散去,仍留一些轻纱披在身上,云霞有无,卷舒变化,一瞬万态,观不可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