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忽然想到,自己此时出去,就算在街头表演戏法,应该也饿不死了。</p>
如果精通其中门道,知道哪里哪里有庙会,如何如何调动看官情绪,说不定赚的钱还不少。</p>
如此一想,心又一沉。</p>
离开这个小山村、去外面见识这片广阔天地的想法越发强烈。</p>
渐渐闻到香气。</p>
等他吃完这串小鱼,旁边的青牛也差不多吃饱了,林觉由着它下河玩了会儿水,这才牵它回去。</p>
恰好在饭桌上,听堂兄问:“你最近见过舒大头没有?”</p>
“前几天见过。”</p>
“他今天走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他了。”</p>
“去哪了?”</p>
“去邻县念书去了。”</p>
“为何去邻县念书?”</p>
“说是我们村才气不足,这么多年也没几个考上功名的,前些天邻县有位大人告老还乡,在收学生,他就去那拜师了。”</p>
“外出求学啊……”</p>
舒大头是村中舒姓子弟,家中比较富裕,和林觉和堂兄年纪相仿,加之同村,所以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直到慢慢长大接触才变少。堂兄给他说时语气有些奇怪,应当是少年人的唏嘘。</p>
林觉倒是忽然觉得,这正好给了他一个令大伯大娘更好接受的理由。</p>
“我也想要出去求学。”</p>
“你也想?为何?去哪?”</p>
林觉放下筷子,认真解释着说:</p>
“一来家中贫困,堂兄尚未娶妻,大伯久病初愈,再供我读书实在难以为继。</p>
“二来村中也许真的是才气不足,近些年来少有考中的,甚至连过发解试的人都没有几个,我们又不像舒家大族,在县里有关系,长久下去,恐怕难以读得出来。如此还不如出去。</p>
“最后就是,我思索许久,那夜横村汪家祠堂那位所说应当不是骗我,我落水逃生,魂魄不稳也很合理,若不出去,找不到我的安魂之法。”</p>
既有外出求学,自然也有游学。</p>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进行过游学。有的是已经有了很深的学问,为了丰富自己四处寻访名师,有的是打着游学名号,游山玩水结交好友,有的则是单纯四处寻访名师,希望能教导或在人脉上帮助自己,考学入仕。</p>
林觉此刻已然没了读书之心,满心都是仙道长生、见识这个世界奇妙独特的一面,待在这村中既是对自己的煎熬,也是大伯大娘的负担。</p>
更何况还有那夜那位所说:</p>
他的魂魄不稳,得寻安魂之法。</p>
这倒正是个不错的理由。</p>
正好又有同村人在前开路。</p>
只是此时尤其是此地的宗族礼法实在太严,欲行此事,也不是那么简单。</p>
至少便得给村中舒姓族老、相熟的邻人都说清楚,自己是自愿出去游学,否则自己一走,大伯大娘恐会遭人闲话。</p>
另外还要开具凭由。</p>
林觉决心一下,便十分果断。</p>
几天下来,先是陈明利弊,近借同村舒大头的例子,远引古人游学先例,说服大伯大娘与堂兄。随即挨家挨户上门,与相邻的人道谢道别,详细告知他们自己的想法与这样做的理由,却是避开了家中负担这类事情。</p>
借了书的也得把书拿去还了。</p>
</p>
</p>
第11章 此去寻仙问道</p>
横村汪家,堂屋之内。</p>
林觉再次上门。</p>
虽然此前夜宿祠堂驱离妖鬼一事已然了结,可他再来,也依然得了一张座椅一碗茶水,茶中红汤配金菊,俨然是好茶。</p>
林觉带了一只山里陷阱捉到的野鸡,在这山间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却也比常见的山笋米粮值钱不少,是自己的一点心意。</p>
“多亏老先生的帮助,家中大伯病已痊愈,如今已无碍了。”</p>
“功在你,不在我,你我互不相欠,倒也不必特地来谢我。”汪老爷子看着他,“不过这样一来,你倒是可以安心读书、考取功名了。”</p>
“实不相瞒,我已决定离开了。”</p>
“外出?你不是在村中读书吗?”</p>
“村中才气不足,近些年来,村中之人求学之路一直不顺。况且晚辈父母都不在了,便想着还不如走出去,见识一番这广阔天地。”</p>
林觉差不多还是这一番说辞。</p>
“是这样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