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鬼吐气,多为阴气鬼气,只要道行不高,凡人可凭自身气血与意志与之搏斗,常有胜者……</p>
“有道行之人吐气,除吐本始元气以外,还可修习术法,将本始元气做些改变,以获得不同效用……</p>
“……</p>
“无道行之人吐气,方法世间少有流传。+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全′若非人愤怒至极,自然吐气,便须化力为气,下力从脚趾起,过魄门入丹田,上力从头顶出,过膻中入腹内,二者合一,聚精凝神,憋力为气,化气成阳,于灼热时骤然吐出……</p>
“……”</p>
这声音详细的讲述了吐气之法。</p>
除了妖精鬼神自然而然就会吐气、这里没有细说以外,无论是有道行的人吐气,还是凡人情急之下吐气,都十分完整的讲述了具体方法,并且一些感悟和心得也有讲述。甚至对于凡人吐气,还特意叮嘱了若非危急时刻,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使用。</p>
哪怕林觉对于此道一窍不通,多数名词都不太了解,也听懂了一些。</p>
不用修行也可吐气么?</p>
而他也是得了书中信息这才知晓,自己之所以昏昏沉沉、迷迷糊糊,不光是紧张一夜,还有受了妖怪吐气、气血暂弱的缘故,需要多多静养。</p>
这竟是一本术法书!</p>
只是不知这本书从何而来。</p>
莫非是有什么渊源?</p>
林觉想了一会儿,暂时也没想起。</p>
可这篇术法又为何显现呢?</p>
难道是昨夜受了那精怪的吐气之法?</p>
“……”</p>
林觉逐渐回过神来,拿着书翻来覆去的看,却只有这一页有字。</p>
也只记着这篇“吐气”。\e^x?i·a?o`s,.-c-o!m?</p>
再没有其它的了。</p>
而这么一部书,不知多少空页,显然不止这么一篇吐气之法。</p>
林觉又不禁继续思索——</p>
如何才能让它显现更多呢?</p>
从哪去找修道法术呢?</p>
村里倒是有个三姑庙,供着三姑神,据说颇为灵验,可庙中庙祝他也认识,不过是村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寡妇,没了倚靠之后去打理庙子,平日里打扫庙宇擦拭神像,有香火钱就拿来买米买菜、割肉扯布,算是村中舒家的族老给的照顾,其实那妇人并不会什么法术,并没有什么神通。</p>
起码在林觉认知中是这样。</p>
想着想着,又想到了昨夜之事。</p>
那妖怪迄今不知是为何物,可昨晚打了一夜交道,却好似和人也没有多大区别,甚至细想之下,比林觉在这村里认识的许多人还更妙趣一些。</p>
这世间又有多少妖精鬼怪?</p>
是否都是如此?</p>
还是千奇百怪?</p>
那些志怪故事又有几成真几成假?</p>
杂七杂八的想着,终是睡着了。</p>
直到被大娘叫醒吃饭。</p>
寻常人家,刚刚遭了病难,吃食自然简陋至极,不过知晓昨夜林觉去了横村汪家祠堂、与妖鬼共处一夜,今日回来便看着有些精神萎靡,加上得了汪家赠的三十两纹银,也算是解了目前的燃眉之急,大娘还是煮了一锅鱼粥,把给大伯的鸡蛋给他煮了一个,让他补补身体。</p>
“大娘不必忧心,今天这三十两银子,二十两是汪家给的酬谢,十两是汪老太爷赠予的药钱,汪老太爷说了,大伯的病都由他们担了。”</p>
“人家客套一下,如何能当真?”</p>
妇人已有明显的老态,皱纹本来就多,眉头更是皱得紧紧的。′新+完.本?神~站¢ -已~发¨布-最′新*章^节\</p>
“汪老太爷向来爱行善事,又十分看重名声,况且还有子孙后代在京中当官,既然答应了,决不会轻易食言。”</p>
“娘亲说得对,哪能将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旁边的堂兄也说,是一张黑瘦的脸,“若是这些钱就够把病医好了,那才是最好了。”</p>
“这倒也是……”</p>
林觉低头吃饭,也算认可。</p>
随即两人又叮嘱他,这样的事情,以后千万不可以做,又是一些什么担着林家希望、给他父亲交代之类的话,他也只是默默的听着。</p>
仍旧有些头脑昏沉……</p>
只是家有变故,哪来什么静养?</p>
堂兄吃得最快,吃完就去伺候大伯了,林觉则带上背篓镰刀,出去割草。</p>
割草是喂牛。</p>
喂的自然不是林家的牛,是村里的牛。</p>
也不是谁家的,因为这个村除了吉阳溪上游的林觉一家,其余的都算是一家。严格的宗法孝悌家族伦理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割都割不开。让林家来割草伺候牛就像让那寡妇去当三姑庙的庙祝一样,是舒家的善心、对他们的照顾。</p>
林觉不觉得割草有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