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重生在海洋时代 > 331妇人抉择

331妇人抉择

初升的朝阳照夜绕着苏州城南的穷苦人居住的地带。这地方靠近城墙有些窝风,所以在炎热的天气的时候,气温比其他地方略高一些。

不过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气温略略显湿润。让清早起床的人略显清爽。

在其中一条小巷中有一户人家在正屋中热热闹闹的正在举办法事。

举办法事的是一位老年的妇女,有将近50来岁,他的面前放着一个凳子,凳子里有用铜盆装着半盆粥,他手里拿着一双竹筷,正闭着眼,嘴里默默有词的念着。

两个手指尖儿。拄着筷子脚粗的一头,而细的一头插在粥里。突然老太太的身子一颤,双手离开了那双筷子,筷子居然立在粥里。

同时老太太一翻白眼儿,身子剧烈的颤抖起来,嘴里发出了一种莫名的有些诡异的叫声,她的声音也变得尖细起来。

这是?老妇人的身子突然停止了运动,两只眼睛睁开,但是十分的空洞的望着前方,这是他前面的站着的一位与他岁数差不多的老人试探着问着。

“胡家婶子,胡凤儿……”

就是那个叫胡凤儿的老人嘴里用尖细的声音说道:“我本苏州河中的河神,今天被你们请到此处享用贡品,不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事情?

只有一刻钟中的时间快点儿问,你这点儿贡品只够问一个问题。”

“我家老头子半个月前在码头干活儿时,摔伤了腿。

大儿子于三天前也扭伤了腰,不知道是因何缘故。”

“那是因为最近河里货运繁忙,我水族伤亡甚多。所以龙王爷下令要减少货运的规模所以这些在船上河边靠河吃饭的人就要担待这些因果。”

这句话,话音刚落,胡老太太身子猛的一个冷战。然后用茫然的眼神向四周看着。

然后缓了缓神说道:“河神走了,你们问出结果没有?”

他对面的老婆婆说我们问到缘由了。麻烦胡家婶子了,说着从袖中掏出了30多个铜钱放到胡家婶子的手中。

胡婶子推辞了几下便把钱收起来,然后端起面前的铜盆和盆里的筷子便离开了这人家。

这些供过神的食物,普通人是不能吃的,如果吃了会惹上事端,需要神婆端走由她去处置。

在进行这场法事的这间院子的靠近西墙的位置有两间简单的房间,里面不断的传出咔哒,哒,咔哒的声音。

在苏州这一带生活的人听见这种声音都会明白是这家有织娘在织布或丝绸。

用于安放织机的房间叫做织房脂肪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门窗比较小,封闭的相当严实,还要找五中的地面洒水,提高物中的湿润度。不过此时的天气尚在潮湿。倒是不用特意的洒水,但是脂肪中非常闷热。

这间织房间的窗户上有两个小男孩儿正趴着窗户边儿小心翼翼的向外看。李慧儿看着两个侄子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两个小屁孩儿今天被圈在这里,没有出去上学堂,是因为他们念的那所蒙学今天先生家有事。而他的两个叔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先生今天无事,所以必须去上学。

而自家由于这一段时间经常出事,婆婆变成了一位神婆来给家里看事儿。

因为神婆看事儿会接触鬼神之物,所以这两个还未成年,身子不壮的小孩儿和大嫂,还有怀着身子的自己都被赶到这里来。

李慧儿对这一套是根本不信的,但是他作为一个儿媳妇也无法阻拦婆婆的决定。

而且这些小钱家中还花得起,而且还是家中近些日子出的事情太多,花些钱,哪怕让婆婆心安也是好的。

李慧儿的这间织房很怪,一间房间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中间是用一一个木架子隔开的,木架子挂着上挂着很多线轴,线轴拉出的一根根丝线连接在织机上。

经过李慧儿的手不断纺织成一匹匹的丝绸。

这个架子是李慧儿的发明。因为在丝绸时有一个先前有一个工序便是把要织丝绸的经线传在一根缠在一根木杠子上。

然后再把它装在一个支架上拉出丝线拉穿过织机才能够进行织绸。

但李慧儿把木杠子换成了线轴挂在了一面木架子上,这样就可以一边织。一边不停的续线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材料,也节省了一套手续。

也不能说是节省了一道手续,以前是把生丝缠在木杠上,现在是把生丝用纺车缠在线轴上,只不过这件事情现在谁都可以干。

不用像以前还要等着蚕丝线往木杠上缠丝线,而且一但丝线断裂续线也非常困难。现在即使丝线断了,用尽了也不要紧,只要把它接上或者再续上一根线轴就可以了。

这面木架子的对面儿也是一张织机上面也有一个妇人在操作。

但她的操作不如李慧儿熟练,使用织机也是磕磕绊绊的,一看就刚学会没多长时间操作还不是随心所欲,而且神情也十分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将纺织之物毁了,这样就领不到钱了。

这是每个初学者刚刚独立上机的必然表现。

李慧儿虽然没有看见他嫂子的织布情况,但听着对面传来织机的那不协调的声音,也知道此时嫂子定是手忙脚乱的织布。

没错,他嫂子周李氏织的是布而不是丝绸,这也是李慧儿让他拿棉纱来练手的原因,即使织坏了也不要紧,大不了给家里人做衣裳。

而丝绸之坏了,他们可没有那么高的生活水平,用丝绸来制作衣服,只能降价卖出去。那还不如直接织布呢,等布面儿织好了再拿生丝来练习。

正在手忙脚乱织布的周李氏又织了一会儿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站起来伸了伸懒腰。

然后来到趴在窗台前偷摸向外观瞧的两个儿子的身旁朝他们的脑袋上一人来了一下。

“老实的坐到那里去温书。你婶子用丝绸换来的钱,让你们到学堂里去读书。不指望你能不能考出功名,但我也不想让你们浪费你婶子的一番心意。”

两个小孩儿被打了,闷闷不乐的拿起了旁边儿的《三字经》,在那里开始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听着儿子的读书声,周李氏笑了笑,然后向前越过了那个木架子,来到李慧儿这边。

看着她挺着已经有些浑圆的肚子在那里手脚协调的织绸,眼睛连看都没有布面而是也在瞅着窗外的景色。

周李氏便笑着打趣道:“我刚说完我家的那两个小子,结果你这个当婶子的比他们好奇心还大。”

李慧儿见嫂子过来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也站起来走了两步来到周理氏的身边说道:“这怀了身子就是不行,往常我一坐一天也赶不到腰疼,这才织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感觉浑身不舒服。”

“你不用那么着急,咱们现在家里不缺吃的。”说着她叹了口气。“不知道孩儿他爹和公爹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接连出事,幸好他三叔那天没去,不然今咱们家里一个没受伤的男人都没有了。”

说着用眼睛看了一下。脸上也有些后怕神色的李慧儿说:“那两个叔叔还不能顶事儿。到那个时候咱们家生活起来可就难了。”说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一副万幸的样子。

李慧儿叹了口气说道:“幸亏都是皮外伤,就是公公年岁大了又扭了腰需要静养,不然咱们这个家……。”说到这里李慧儿也停口不说了。

周李氏这时也没了说话的欲望。

妯娌两个人站在窗前看着胡神婆端着盆铜盆远去才打开房门从屋里走去。

而后面的两个小男孩儿立马像脱缰的野马从她们身后窜出跑了过去。

两人进正屋了问明情况后心中也安下心来。

李慧儿说道:“正好我身子重了。让我男人在家里帮帮忙。然后让他把我这段时间织好的几匹绸缎送到店里,换些米粮和钱票回来。”

李慧儿的婆婆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也好。唉,幸亏你们妯娌俩有本事,不然……”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然后说道:“要是你们没进门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卖了这些房子给他们瞧病了。”

婆媳几个人又说了几句话,然后开始走入厨房准备中午的饭。

到中午全家还没有吃饭是因为胡神婆要求全家人必须沐浴更衣,家里三天不能动火,所以这三天来都是吃着外面买来的饭。

而且今天早上由于要请神家里,从昨晚开始就没有人在吃东西。现在一家人饥肠辘辘,赶快填饱肚子才是正经事。

吃完饭后,李慧儿由于身子重回房先睡一个午觉。

而周李氏则回到织房中继续完成自己的那匹布。

织完布匹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应该学的差不多了,再织个三五匹布就可以用生丝试一试。

随着自己技术的熟练,放空的脑子不由得有些胡思乱想。

她对自己的弟妹是真心佩服,虽然他和自己一样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儿。

但是她是真的比自己有主见,在刚刚获得主家的上市换得米粮之后,当时米粮的价格比较高。

婆婆曾经决定想把这些钱都换成米粮,但是自己的弟妹不同意。

果然没有多久,米粮的价格就下来,如果听婆婆的,平白损失一笔钱。

后来当粮价下来兑换米粮已经不太合适的时候,弟妹便把那些都换成了钱财。除去把四个小子送到蒙学中读书的钱财之外,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向人赊购了一台织机。

当时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反对,认为有一台织机就够了,没有必要再买一台。

可是这个自己的这个弟妹却毫不犹豫的订购了一台织机,甚至者甚至为此为此还不惜和丈夫吵了一架。

织机买回来之后还像木器坊老板订购了现在摆在房子正中的这个支架。

当时这个支架众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知道买回来之后才知道她是想把那个木杠去掉,用这个支架代替。

而且是经过使用这个支架是相当好用的,然后便开始买来棉纱让自己练习织布。

当时以为自己以为弟妹是见不着自己休闲,想拉着自己一起干活儿为家里挣钱好,快点还上赊欠织机的钱。

可是棉布在苏州这里根本就卖不上价钱,这里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松江布。

自己织出来的布只能给自家人做衣裳或者换跟周围的邻居换一些日常用品,想卖钱可能性并不大。

就在自己织的布可以换钱的时候,时间也进入了冬季,此时的粮价很高。

经常有人家来想用稍微价钱高一点价钱换弟媳手中的粮店发出来的那种无记名的小额钱票。

但是弟媳以还有饥荒没还清的原因说那些钱都拿去还钱还账,并没有兑换出去。

直到粮价涨到高点的时候,通过自己丈夫和公爹的手把那些钱票都卖给了码头上那些出苦力的人家凭空多赚了1/3的钱。

利用这些钱不但将买织机的欠款还上了还为家里人囤积了一批粮食。

接下来的日子,自己的弟妹又开始积攒钱票。她以为弟妹又想用同样的方法赚钱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弟妹却用这些钱票跟他同处一个工厂的倪六丫的乡下的婆家换来了很多的生丝。

她利用这些生丝生产丝绸凭空又多赚了一笔钱。前些日子店铺里的张掌柜宣称又招一批织娘。

在招这批织娘的同时,给了第一批织娘一个权利,那就是每个人可以收一个徒弟,这些徒弟虽然不给本金,但是他们支出来的丝绸如果符合店铺的要求可以按照李慧儿同样的价格和条件店铺进行收购。

李慧儿便把他嫂子的名字报了上去,这下全家人都感到了庆幸。

李慧儿居然未雨绸缪,在主家还没有选择行动的时候,便已经估计到了主家以后的动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加上才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居然怀孕,可见李慧儿是个有福的人。

他抬头看见对面的放棉纱和生丝线轴的架子,更感到李慧儿的聪慧,这个架子被她的好姐妹倪六丫看见了要求也按照这样同样做一个。

当倪六丫把图样拿到木器房的时候,跟木器房的工匠说明要求,但是木气房怎么也弄不明白。

倪六丫只得带人到家里来看织机房,当时那个工匠看到这个架子之后顿时惊为天人,同时花了二十两银子将这个图样买走了。

这时候自己才知道这个架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是需要经过计算的。照猫画虎做出来,不是丝线缠在一起,就是拉伸力不够,从而导致纺织出来的丝绸松松垮垮的。

在周李氏胡思乱想的时候,在同处苏州的绸缎铺当中绸缎铺的老板娘望着面前的街道正在发呆。

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是丈夫还是儿子。

姜夫人来过的时间已经过了十天了。她鬼使神差的将江夫人交给他的药物掺在了周钱喝的药中,给他慢慢灌了下去。

按照姜夫人说的话,这16份药喝完之后,周钱就会无疾而终。

但那份儿药他给周前喝了五份儿就停了下来。因为周钱前一阵因为喝下了五份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弱。便把家中藏钱的位置还有自己以后自己死后,他该怎么办交代给自己。

老板娘一时心软,又把药停了,随着停药,周钱的身体就慢慢的好了起来。眼见着一日精精神过一日,但是他身后的棒伤还是没能结痂,不时的渗出黄水。

大夫说是由于天气过热加上气候比较潮湿所以才未能结痂,不过周钱的身体壮硕,应该能挺过来,并给了一些好的刀伤药抹在周钱的身体上。

虽然一直未能完全结痂,但也有部分结痂了,随着日子的延长周钱也有了。好转的迹象。

老板娘刘月面上虽然露着笑容,但心中一直在彷徨着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自己的小时候便是在这苏州城中生活着。自己的家,虽然很贫苦,可是很欢乐。

自己从小便被当绣娘的母亲亲手教导着如何绣花。家中也是父亲打零工,女母亲绣花日子便这样平和着过着。

谁知道那一年家中的哥哥得了重病。实在没有办法,自己便被迈进了李府当十年丫鬟,当时娘给自己的承诺是只到只要契约满了,便接自己回家。

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入府不过三年,变成了李公子的通房丫鬟,后来更怀了孩子。本来自己以为这样的日子自己会一直过到老。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在自己生下孩子的第二年。哥哥由于喝醉了酒掉到河里淹死了,父母经不起老年丧子的打击,也先后离世,自己在这世上便成了孤家寡人。

其实自己嫁给周钱之后,是想靠自己的手手艺来养活自己的自己从小跟着娘学了一步一手精湛的刺绣工刺绣技术,按说也能养活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