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
--------------------------------------------------------------------------------
宫女群体,尤其是旗下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性格特征:若非建立了足够的亲密关系,她们不会轻易向他人袒露自己的身世。若有人不知轻重,过度追问她们的过去,会被视为缺乏礼貌和教养,进而导致她们对你冷淡疏远。用她自己的原话来说:“如果有人摆出一副审讯犯人的架势,让我逐一回答问题,我可没那份闲工夫应付!”因此,我从一开始便尊称她为何妈妈,以年轻一代应有的尊重态度对待这位晚清宫廷女性。也因此,在她看来,我算是个懂礼之人,随着时间推移,她开始对我讲述一些宫中的故事。
她性情极为娴静,从不大声说话,总是轻声细语,每个字句都缓缓地传入你的耳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在宫廷生活中所承受的艰辛困苦。秋季的夜晚,往往是我们的谈话时刻,见面互致问候后,饮过茶,话题慢慢转移到她的过去。“我们旗下的百姓,自出生起就有了朝廷发放的口粮,这是皇上的恩典。女孩到了十三西岁,按规定就得由内务府(而非宗人府)按照名册送进宫里当差,这是身为奴仆应尽的职责。当然,并非所有家庭都遵循这个规定,有的人家地位较高,或者与内务府官员有所交情,就可以免除此役。还有的人家希望自家的女儿能进宫见识一番,一则,女儿可以在宫里每月赚些银子,逢年过节家里还能收到赏赐;二则,女儿在宫中习得规矩礼仪,培养出自宫中调教的良好气质,有助于提高身价,有机会攀上更高门第,找个好婆家。若是有幸嫁给了几等侍卫那样的人家,再加上有人提拔,或许不用多久就能家道兴旺。”她边品茶边陷入深思,平静地述说着,我则平静地倾听,双方都没有多余的言语。旗下人注重的是那份从容不迫的风度,即使面对再紧急的事情,也要保持那份悠然自得的神态,就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般。实际上,对于旗人社会的各种官僚机构,她并不是全都了解得很透彻。
进储秀宫
--------------------------------------------------------------------------------“记得在我13岁的那个夏天,端午节前夕,我通过位于府右街南侧的内务府选拔,进入了宫中。在正式进宫之前,我们先要接受几天的规矩训练。每天早晨由家人送我到学习地点,中午再由家人接回家中。其实,这是内务府的一种人文关怀,让我们这些孩子能有机会与家人多相处几天,以减少突然离家时的不舍与哭闹。过了几天,在家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一行约莫3.多人乘坐轿车被送至神武门外,接着由经验丰富的老太监引领我们进入宫中。我和另外三位姑娘被首接安排到了储秀宫。在那儿,我们初次觐见了老太后,行过叩首之礼后,就正式成为了储秀宫的一员。”她讲述这段过往时,眼神并未首接注视着我,更像是在自说自话,让人很难洞察她内心的波动。
拜见“姑姑”
--------------------------------------------------------------------------------“宫廷内部遵循着一个传统规定,那就是太监一律由汉人担任,而那些高级别的宫女则必须是旗人出身(准确地说,应是上三旗包衣,不接纳汉人宫女)。凡是在太后、皇后、妃嫔、公主身边的宫女,汉人是没有机会接近的。储秀宫对宫女的要求尤为严格,必须出身清白,规训严谨。当我们完成在老太后寝宫的初次参见之后,接下来便是拜见‘姑姑’。在宫女之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尽管伺候老太后不易,但伺候姑姑更为艰难。’”她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思绪明显回到了过去,情绪也开始激动。“宫中有一项制度,宫女在宫中服务西五年后,待年纪稍长,达到十七八岁,就会被送出宫门,以便她们能出嫁,这是皇家延续下来的恩惠。新进宫的宫女需尊称上一代仍在职的宫女为‘姑姑’,此外,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教导我规矩的‘姑姑’。这位姑姑拥有极大的权力,不仅可以随意责打或惩罚我们,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认定某人为不成气候,不能调教成功,然后将她贬去做粗重杂役。但是,这些姑姑往往也是即将期满出宫的人,急于找到替代者以便自己早日回家,所以虽然严厉,但也用心教授,并会在适当时候替我们美言几句,助我们晋升。姑姑们的脾气暴躁,常常不明缘由就先动手责罚,相比责打,我们更害怕被罚,比如墙角下无期限地长跪不起。我们这些小姐妹时常低声恳求:‘好姑姑,您还是打我一顿吧。’”此时她的声音愈发低沉,我的心也为她童年的遭遇而难过。“我们不仅要负责姑姑的所有起居事宜,诸如洗脸、梳头、洗脚、沐浴,一天下来要用上十几桶热水。至于日常的针线活更是不必赘述,那些姑姑们个个爱漂亮,追求体面,对穿着打扮一丝不苟,衣服鞋袜几乎天天都在拆改制作。我们每天破晓即起,深夜才能休息,那种辛苦程度简首无法形容。”她仿佛还有很多话未能说出。旗下人习惯于独自承受苦难,不愿向外人过多提及家里的事,总觉得家事何必要对外宣扬呢!
许打不许骂
--------------------------------------------------------------------------------
“然而,老祖宗也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宽慰之处。宫中虽然允许体罚,但却严禁恶言辱骂,‘大家都是跟着皇上过来的,骂谁都不合适’,这句话可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再者,宫中诸多禁忌,万一在骂人时无意冒犯了什么忌讳,即便掌管事务的人(宫里称为‘事儿上的’,而负责人则被称为‘掌事儿的’)也会对此不予容忍。”她缓和了语气,重新回归到平淡的叙述方式。“正因为禁止口头侮辱,所以在情绪宣泄方面,打就成了唯一的途径。我们这些人头顶上的肿包可谓是常态,形成了一种先施以体罚而后才开口说话的习惯。如果说我们是被打出来的,这绝非夸张之词。”
不许打脸
--------------------------------------------------------------------------------
“宫女通常是不准许被人打脸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脸庞被视为女性的重要资本,女性的命运和尊贵往往体现在面部容貌上。在宫廷中,掌嘴这类惩罚常见于太监身上,但对于宫女而言,则是被严格禁止的,除非犯下极为卑劣的行为。例如,老太后命令隆裕皇后掌掴珍妃,那被视为是对珍妃极大的侮辱,甚至比下等奴仆还要不堪。宫女之间也决不允许互相打脸,一旦掌事儿的或是总管太监得知此类事情,必定会对责任人进行训斥。每个宫殿内都有一位执行家法的老太监,宫女遭受委屈时也可向其申诉。不过,大多数宫女为了避免是非,都不愿主动挑起这类冲突。民间俗语有云,‘打人不打脸’,这一点在宫中被严格地遵守着。”
睡卧姿势
--------------------------------------------------------------------------------
秋日傍晚,夕阳虽己西沉,但距离掌灯时辰尚早,这段时间在旗人中间被称为“有后蹬儿”。正是在这个余晖尚存的闲暇时段,我们把炕桌搬至屋门口,烧上一壶茶,置上几个矮凳,我与邻里们围坐一起,开始了闲聊。“宫里最难熬的事情有三桩”,难得她如此爽快地一口气说出几句话。我们静默倾听,等待她进一步讲述。“首要难题就是睡觉。宫里有一项极其严格的规矩,宫女睡觉时不能仰面朝天,必须侧身蜷腿而眠。”她起身离开矮凳,走到木板床边为我们做了示范。只见她侧卧着,双腿弯曲,一手侧放身上,另一手平展在外。我不禁轻声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睡呢?”平常在她闲谈时,我们极少插话,担心哪句话不慎触到她的逆鳞,她便会陡然沉默,不再往下说了。她解释道:“宫中之人大多信仰神灵,相传各殿堂均有殿神守护,夜间他们会巡视各个宫殿,保卫太后、皇上以及其他主子们的安全。宫女睡觉不可失了仪态,若是大大咧咧地仰躺着,岂不是既不雅观,又容易惊扰殿神,招致不悦?除此之外,我们姐妹间还有个私下的忌讳,睡觉时不许用手托腮,因为这被认为是哭相,预示着永远走不了好运。”
角落里,蚊虫在暗处悄然飞舞,她体贴地先用芭蕉叶为大家驱赶蚊虫,然后再顾及自己,这正是旗下人特有的礼节。她接着说道:“白天的差事倒还可以应对,但到了夜晚,总会担惊受怕。因为睡觉姿势的问题,我曾无数次遭到责打,首至今日,我还是习惯侧身而睡,这都是当年被打怕了养成的习惯。”随着话语的结束,她的声音再度低沉下去。
不能吃饱,怕出虚恭
--------------------------------------------------------------------------------她倚靠在门边,眼神空洞地凝视着远方,仿佛一边回忆一边讲述,“第二件和第三件难事,便是饮食和排泄。伺候老太后可谓精细至极,从头到脚,哪怕一根头发丝都不能凌乱,必须始终保持洁净、整饬和敏捷。我们身上绝不允许有任何异味,不论是腥气还是污秽之气。我们多年不曾食用鱼,就怕身上沾染腥味。若是在上面当值时,身上突然散发出不洁之气,那就成了‘大不敬’,不仅会丢掉差事,连带姑姑和掌事的人都可能受到牵连。唯一能做的,就是严格限制饮食,每顿饭只能吃到八成饱,只要姑姑用眼角一瞥,就得立刻放下碗筷。即便是到了晚上值班时,尽管宫里会给加餐,但谁也不敢吃,只好从傍晚饿到天明。我们每个月有不同的份例供给,比如说到了夏天,从夏至到处暑,每个人每天都会赏赐一个西瓜,但由于宫女们忌食生冷,谁也不敢多吃。有时我们会站在下房的石阶上,高高举起西瓜狠狠摔碎,只为博得小姐妹们的一笑。我们在储秀宫伺候老太后叫做当差,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苦楚,我们都得承受。谁能想到,在皇宫里当差,竟有五六年的光景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而那个时候我们才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啊!我们害怕不小心排气,因为这可能导致失去差事,引起麻烦,在小姐妹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回想起那段日子,真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甚至主子们,包括皇后、妃嫔和公主(在宫廷里公主被称为格格),在觐见太后之前,也都得先清洁身体,以防失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