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上次只买了本数学,回去马马虎虎翻了翻,结果就看到了半夜!写得真好!”
“哎,可惜这个作者只编了理科,没有文科。这不是逼着人弃文从理吗?”
他的胸膛顿时升起一股骄傲,他多么想告诉这些人:它当然写得好!
这是他爷爷给他专门写的书!
周存仁为了照顾没上过学的孙子,写书的时候尽量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他学习,摒弃繁冗复杂,至简至美。每一个例题都是他精心挑选,最具有代表性、能体现知识点。这样反反复复前后修改了三版,才有如今它的面貌。
这样的书能让今后的周恪看得懂,也同样能让离开中学好多年的人看得懂!
“哎,你这小子怎么回事,挤来挤去干啥?”人群里有人嫌弃地指责着周恪。
周恪却手舞足蹈、跑得跟旋风似的朝着医院奔去。
他推开病房的门,兴奋地跟爷爷说:
“爷爷,你的书都卖得快脱销了!这么多,一下子就卖完了!”他用着尚还稚嫩的双手比划着。
此时周存仁已经收到了几份电报,首都出版社那边要加印十万册,陆续的稿费会汇到他手上。
他还收到了清市高等院校出题組的邀请,邀请他参与出题审核。
周存仁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嗯,爷爷知道了。”
☆、086(小修)
首都出版社先出版的是周存仁的教辅书, 其次他编写的教材也陆陆续续出版。
这些书分送到各个书店,恰好引起了一些中学老师的注意。
七十年代的教材内容知识点编写得很糟糕, 内容散乱且错误很多, 不提普通老师,就连重点大学毕业的有经验的老师, 上课前也很需要花费心思备好教案。
但周存仁写的教材,却是一股清流,令人眼前一亮。
教育部门组织了若干老教师编写审阅试卷, 周存仁就占了一个名额。
叶青水和谢庭玉来医院探望老人家,从病友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叶青水心里很替周存仁感到高兴。
“周老师这回可真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可不是,叶青水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老头子的时候,他浑身充满了一股颓丧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