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491章 武装收税衙门!

第491章 武装收税衙门!

李倓心中不由得感慨,刘晏果然对细节的思考非常到位。</p>

这一定是处理过大量基层事务才说得出来的。</p>

李倓又问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卿可有建言?”</p>

刘晏道:“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各州各道每五年向上级提报一次地方人口户籍、田亩的情况。”</p>

“这比之前的租庸调难度还大。”元载说道,“之前三到五年统计一次,也只是统计课户、府兵,现在却要统计田亩,这恐怕不可行。”</p>

“不!可行!”李倓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不仅可行,还必须如此,而且还要建立全国田亩记载手册!”</p>

为什么鱼鳞册在宋朝时候出现?</p>

就是为收税准备的。</p>

两税法和租庸调最大的不同是,两税法是资产税,租庸调是人头税。</p>

资产税就必须统计资产。</p>

到了明初,朱元璋将鱼鳞册推行全国,各省府县都有明确编制。</p>

明清收税,基本上是用了这一套。</p>

在后世,有一种说法:一个国家或者王朝灭亡,是从财政崩溃开始的。</p>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p>

财政从何而来?</p>

国家的财政当然是从民间而来。</p>

合理地从民间收上来,并且可持续地收,才是一个合格地朝廷该做的。</p>

那种收一两次,不管后面的死活了的,那不是朝廷,那是土匪。</p>

既然朝廷合法的具体表现是可持续地收税,说明朝廷不仅有一套良好的税制,还有一套良好的收税队伍。</p>

两者缺一不可。</p>

如果当财政崩溃了,要么税制出了问题,要么收税的队伍出了问题。</p>

税制要改,其实不难,要么加税,要么减税。</p>

所以,财政崩溃,最后主要原因还是队伍出了问题。</p>

这个队伍,有另一个名称,叫官僚。</p>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财政崩溃背后其实是官僚管理体系的崩溃。</p>

大唐经历安史之乱为什么没有亡国?</p>

因为大唐的整个官僚体系都还非常完善,大部分官员都还认可李家,并且愿意为大唐做事,甚至献出生命。</p>

靖康之耻为什么大宋还能去南方在苟延残喘百余年?</p>

因为大宋的旧官僚被灭掉,还有一批新人鼎力支持着,他们凝聚在赵构的身边,帮赵构搞钱并重新组建队伍。</p>

那崇祯上吊后怎么南明这么快就嗝屁了呢?</p>

就是因为整个大明的官僚已经烂透了,具体就体现在收税变得疯魔,整个官僚队伍集体失灵。</p>

少部分想要挽救的,也是当臂挡车。</p>

回到李倓的这个问题上,刘晏说要五年一次统计,这个工作从全国的角度来看,非常繁琐。</p>

但却必须做。</p>

因为要挽救大唐,仅仅搞快钱是不行的,必须重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之道。</p>

也就是朝廷有钱,地方有钱,民间也有钱。</p>

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重振整个官僚体制,打破过去僵化的人事格局。</p>

从哪方面着手呢?</p>

就从最重要的土地测量着手!</p>

当年李隆基搞检田括户,只敢对寒门动刀子。</p>

现在他李倓,就打算对全天下的豪门望族、官僚动手。</p>

所以,这件事,就必须做!</p>

现在恰好剑南道事发,杨炎也来了,刘晏也在。</p>

还有一个专门想着搞垄断、做奸商的第五琦。</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