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反驳道:</p>
“刘公子不是那样的人。”</p>
曹植虽不知刘协文采如何,可他见刘协沉稳有度、大气豪迈,便知这位陛下不是信口开河之辈。</p>
应玚笑道:</p>
“是不是拙作,看一看不就知道了?”</p>
他将刘协的诗作展开,对着另外三人的方向,让曹植等人品评。</p>
刘协的诗如何暂且不提,却是写得一手好字,曹植出声念道:</p>
“食肉何曾尽虎头,十年书剑海天秋。</p>
须知少年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p>
应玚击节赞叹道:</p>
“好诗!</p>
刘公子这首诗虽短,却当真有气魄!</p>
实乃吾辈中人!”</p>
一直沉默不语的杨修听到这几句诗,猛然抬起头来,看着刘协的诗作口中喃喃道:</p>
“须知少年拏云志…</p>
曾许人间第一流?”</p>
阮瑀见杨修的状态有些奇怪,忍不住问道:</p>
“德祖,你怎么了?”</p>
杨修豁然起身,直向包厢之外奔去。</p>
此刻刘协正与夏侯恩坐在窗边吃饭,杨修慌忙冲到刘协身前,对刘协道:</p>
“刘公子!</p>
求您…救救我父亲!”</p>
“德祖莫急,坐下说话吧。”</p>
刘协指了指自己身侧的位置,杨修拘谨的坐于其上。</p>
“德祖知道我是何人?”</p>
杨修点了点头,说道:</p>
“刘公子乃是贵人,贵不可言。</p>
我还知道,公子早就看穿了我的处境,刚刚那首诗也是写给我的。”</p>
刘协笑着夸赞道:</p>
“好个杨德祖,不愧是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p>
在刘协上一世,就知道杨修有洞彻人心之能,屡屡猜中曹操心事。</p>
所以他才写了一首小诗相试探,杨修竟完美的领会到了刘协的意图。</p>
夏侯恩给杨修斟上一杯酒,杨修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面露苦涩道:</p>
“公子,朝中有奸佞小人诬陷吾父勾结二袁谋反,已经派满宠将吾父下狱。</p>
吾父受牢狱之灾,修每天夜不能寐,依旧没有任何办法。</p>
还请公子可怜吾父忠心,救救我父亲吧!”</p>
刘协微笑道:</p>
“杨家四世三公,皆为大汉功臣,本公子又岂能不知?</p>
德祖且放宽心,吾可以保证,文先公必然会毫发无损的回到府中。</p>
毕竟大汉朝堂,还少不了文先公这样忠正耿直的良臣。”</p>
杨修闻言惊喜道:</p>
“若公子能救出吾父,我们父子必会誓死为大汉尽忠。”</p>
刘协微微颔首,对杨修说道:</p>
“德祖回去等候便是。”</p>
杨修一扫阴霾之气,施礼而退,夏侯恩对刘协问道:</p>
“陛下,你当真要救太尉大人吗?</p>
据末将所知,丞相对太尉十分忌惮,想要解救太尉恐怕不易。”</p>
“不易,也要救。”</p>
刘协坚定道:</p>
“曹操现在不敢对朕动手,一是因为周围强敌环伺,投鼠忌器。</p>
还有一点,就是朝中忠臣众多,依然有敢于谏言、敢于直面曹操的良臣存在。</p>
太尉杨彪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p>
倘若太尉都能被曹操随意拿捏,诬陷下狱,那朝中还有何人敢为朕说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