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知识青年下乡来
这是一个特殊的秋天,山村格针岭大旱,差点颗粒没收,而位置在山窝水库下游的只距格针岭三华里的赵埝村,可就是另一个天下了。赵埝村享受兴修水利的甜果,旱田改成了水田,这儿仍是瓜果飘香,一片丰收在望的好景象!
洪如刚正在学校办公室里给学生批改作业,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了。其他老师都上课去了,这节他是空堂,他伸手拿过话筒:
“喂——哪里?”
“你是西头学校吗?我是大队部,接到公社通知:今天下午三点,有一批京南市的知识青年插队来这儿,你们全校师生组织好,到大队部和这儿组织的部分社员代表一起去迎接。千万不能误事,记住了!”
沙哑的话音认真严肃,如刚答应着:
“听到了,我一定转告校长,做好准备!”
下课铃响了,洪如刚把大队部电话里的指示如实向郑校长汇报,郑校长点头答应了。
下午三点,赵埝村的大队部里,锣鼓喧天,社员代表、部分共青团员和学校的全体师生排着长队,手拿彩纸做的“鲜花”,在这儿集合。准备好了,民兵营长一声令下,队伍向村北的大道上走去。
刚到村北头,就远远望见来了有几十人排着的队伍,头边的一个男的扛着红旗,上面写着:京南市插队知青排。后面的队伍由高到矮,前男后女,一共有四十人。队伍里的知青们个个胸带红花,肩背行李,昂首挺胸,精神焕发地向赵埝村走来。
大队民兵营长告诉大家:
“是他们来了,大家开始欢迎吧!”
锣鼓敲起来,鞭炮放起来。
咚咚呛,咣咚隆咚呛……噼噼啪啪,啪啪嗵嗵……
民兵营长带领大家手举彩花,喊起了几号: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热烈欢迎你们响应领袖伟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欢迎你们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京南市的知青们,个个含着微笑,不停地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
他们真是满怀希望:大家的心里都在共鸣:街道主任临行时给他们讲的所去插队的地方是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那儿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那儿有大海、神话、传奇故事等等。
大家此时都在想:
“大海在那儿?”
“八百里马陵山到底是啥样?”
“望海楼到底还有几节?站在上面真的能望见大海吗?”
“孙二娘开的‘黑店’在哪儿?武松打虎的十字坡在哪里?”
“孙膑斗庞涓的马陵道又在哪里?”
“花生果儿到底是结在啥样的树上?”
“玉米棒子是结在树腰儿还是结在树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