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迫在眉睫
话说洪岳阳自那天从红石崖回来后,就一直心情激荡难平,要立志大干一翻。他找了本家洪祥玉,又找了周云涛、孙子良,把自己的美好计划说给这些好友听。这三人都说要支持他,并为他献计献策,还表示为他肝胆相照,出钱出力没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齐心合力,一定帮他办个像样的公司。他又给凉子江写了一封长信,要求这个好友给他出谋划策,想出一个挣钱快,又适宜他做的好生意;要是还干粮食这行,那得改叫粮食贸易有限公司,要他在上海给他设个联络处,这样他在上海就有了一个更好更大的购销点,从此就在那儿拓宽了粮食销售渠道。洪岳阳还想让林志远帮助他,心想有这些朋友的帮助,有这些了不起人物的支持,他一定能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使自己的家更富裕。有钱就有了力量,那样就能更有力地支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支持胜利后的新中国建设,更重要的就是在八里屯这个地方能够办一所像样的学校,让此地的孩子都能够好好读书,学好文化知识,做好大中华的一切事情……
这真是:空绘蓝图未得志,
岂不知歹人算计——祸临头啊!
洪宜章和陈氏听到儿子的打算后,气得坐卧不宁,连连训斥:
“洪岳阳啊,洪岳阳,你的病才刚轻点,珍珍告诉你的那些事你就全给忘了,枣花把春天那次庙上的事也向家里的人细说了,别人在时时刻刻的算计你,想谋害你,你一点感觉都没有吗?说你不懂道理,委屈了你;说你不识书达理,你也读了不少的书;说你糊涂,你想把生意做大,看似聪明过人。你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啊!你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糊涂一时不识途,看不到吗?这是个非常时期,兵荒马乱的,据说,小鬼子一走,这淮海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人家能飞的飞了,能跑的跑了,俺老公俩还正愁到哪里去才能安生呢,你还像没睡醒似的,还在做梦!你已不是三岁孩子了,你怎不细心想想呀?这年把,虽说那个韦亮和林志远的都支持你,偏向着你,可人家搞完募捐,就带人上了北山,一走了之了,姓黎的可就在你的身边,这不,那个牛彪还带着兵到门上要钱,还找祥玉等种地户催粮加税呢!”老公俩越说越气,越想越心酸……
洪岳阳也曾想过,父母亲的教诲他也知道,可自己就是觉得:心正不怕地邪,人正不怕影子歪;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小人永远不会得志。
招群正拿着一块花生糖不住地往嘴里塞,平安看都没看他哥一眼,在娘面前,只顾背着他跟爹爹最近刚学的崔颢的一首诗: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枣花看着平安,像个大人似的,托着长韵,幼稚的小脑袋正在不停地用功思考,让她哭笑不得,但也似乎懂点这首诗的意思,她看着平安的表情,想着公公婆婆训斥岳阳的那些话,想着摆在自家面前的危险处境,心中已是不由阵阵酸楚。
平安背着背着,似乎要打盹了,他一抬头,看见娘脸上有泪,眼圈红红的。
“娘,你怎么哭了?这首诗不好听吗?你听了想哭吗?那俺就不背了,大大再教俺这样的诗,俺也不学了。俺叫俺大大教俺学让娘喜欢的诗好吗?”
枣花揉了揉双眼,又笑着对平安说:
“娘没哭,娘许是让什么虫儿钻眼里了,流泪了。”
平安一看娘的脸上泪没了,又问:
“娘,你说,这黄鹤是个什么样子呀?是个大鸟吧?什么叫昔人,昔人为什么要乘黄鹤?”
枣花被平安一连串的问,真是不知怎么回答这个小小的孩子了,她只好说:
“娘没上过学,不懂诗的意思,看你大大不和你奶奶爷爷生气了,等会再去问他吧!”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不太响的急促的敲门声。
洪宜章赶快走向大门,在门缝里听听动静。
“快开门!俺是张小亮,和韦亮在一起办事的张小亮。”张小亮的声音低沉而又急促。
听得出,好像是出了什么事啦,要不他怎么这么急。洪宜章赶快打开大门,让小亮进来。小亮拽着老人,急匆匆走进屋,一看,这一家人都在,他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不好了,你家要出大事了!……”
这一家人除了孩子不懂事,个个都吃惊万分,等着张小亮下面的话。张小亮张口气喘地说完“黎四的秘密计划”。最后他说,这是他秘密安插在自卫队的要人告诉他的,千真万确,不可疑义,趁早防备,若行动迟缓,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晴天霹雳”一下把这家人击得个个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