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遭遇,李三通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世道一天比一天败坏,他也不知道去府城是对是错。
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也不能退缩。于是,李三通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他已经不再感到那么疲惫。
又走了不久就看到路边的树梢上挂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幌子,上面隐约可见“茶馆”两个字。
李三通有些口渴,加上有些疲惫,就决定在这个茶馆休息一下。
胡牛子牵着驴,李三通跟在他的身后,两人一驴来到茶馆门前。
李三通推开木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茶馆里面很暗,只有几盏昏黄的灯光。他环顾四周,发现茶馆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他们大多是逃难的人,还有一些是商人。
李三通和胡牛子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叫了一壶茶,一碟炒蚕豆,两人边喝边吃。
茶馆里的人声鼎沸,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混乱的画卷。
李三通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人,他们有的疲惫不堪,有的面带忧色,有的则是满面风霜。他心中不禁感叹,世道混乱,苦的还是底层百姓。
这时,茶馆外一阵马蹄声响起,稍顷,一个面容方正,脸色刚毅的中年人带着两个伴当走了进来。
中年人扫视了一下茶馆内部,看到每张桌子都坐的满满当当,就只有李三通和胡牛子这张桌只坐了他们两个人。
中年人微微点头,向李三通和胡牛子走来。
他走到桌前,微微一拱手,说道:“二位小兄弟,可否借个光,我们三人想在此暂歇一下。”
李三通见这位中年人面容威严,举止不凡,便知道这人不简单。
他忙起身拱手回应:“当然可以,先生请坐。”
中年人谢过之后,三人坐下。茶馆小二赶紧过来,中年人要了一壶茶,小二又为他们加了两碟小菜。
随着时间推移,几人慢慢熟络起来。中年人从胡牛子口中知道李三通是个童生,又见李三通谈吐不凡,不禁问道:“小兄弟可是去参加府试。”
李三通点点头,回答道:“是的,先生。我正准备去府试。”
中年人微微一笑,说道:“府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以你的才智,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但以那帮硕鼠性子,你很难成功,但这未必是坏事。”
李三通被中年人这一番话说的云山雾罩,他默默思量,仍旧没有头绪。
中年人看到他这副模样,不由兴致大增。
“小兄弟,你既然那么有信心去府试,必然有真才实学,我这有副上联,你能否帮我对出下联”。
“先生请说”。李三通拱手道
中年人微微一笑,然后说出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李三通听了,心中不禁有些踌躇。这个上联很有难度,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沉吟片刻,李三通缓缓开口:“风送幽香,处处杏花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