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
“谢万在北伐时不能抚慰将士,又误认为敌军抵达,导致手下士卒惊扰奔溃。”
“至于谢万,也是单骑狼狈逃还。”
“如果看在谢安的份上,当时可能就把他杀了。”
“不久后,谢万被免为庶人。”
“这件事情让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
“自此,谢安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同时也是为了恢复谢氏家族的威名。”
“可是,当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由于他经常待在现如今的浙江省上虞市曹娥江中游东岸东山湖,成语“东山再起”便由此而来。”
“到了第二年,谢安就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邀约,担任他帐下的司马。”
“谢安从新亭出发,百官都为他送行。”
“御史中丞高崧对他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众人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
“谢安深有愧色。”
“当他到桓温的府第后,后者十分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
“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
“后来,桓温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
“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让侍从取来头巾。”
“桓温制止说:“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
“由此可见,桓温非常器重谢安。”
“公元361年,在桓温即将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似乎也是看透了桓温的为人,乘机投书请求奔丧,离开了这里。”
“不久,被任命为吴兴太守。”
“之后,又被征召入朝,担任侍中,又升任吏部尚书、中护军。”
“十年之后,桓温在北伐时于枋头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