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来也是时下常见男女家庭状态。
要叶榆说啊,她姐叶杏可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在王来娣看来挺满意的,叶杏没什么人脉能在机电厂坐办公室,还真有刘主任的缘故,刘大海不如他兄弟灵活,能力也差点,有关系都考不上技术工,但若非如此,怎么可能娶一个普通工人的女儿。
都说时代不同人人平等,可叶杏的妯娌却是机关干部的女儿,有这么一门亲事,叶家也的确有沾点点光,至少在这混乱时期,心里头的安全感都能增多点。
叶榆跳出这个时代来看,才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也有可能她看谁娶她姐都觉得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刘大海没说多少话,寻了个借口去午休了。
等刘大海走后,王来娣她们也没有呆多久,叶杏送出厂外还走了一段距离。
说起来叶杏也是为姐妹操尽了心,她说叶兰的婚事她也要会帮忙留意,知青办那边已经说了,这个到最后也要强制执行的,到时候想要临时结婚领证不中的,这个必须加快,而且越快越好。
又因叶榆下乡,还把存着的工业票、暖壶票给了她好几张,又给二十块钱,说是有些东西从家里带过去不方便,比如易碎的暖壶,等到了大队去附近供销社买,还有一些旧衣等两天给她送去。
叶榆一次婉拒不能,便收下了,多了几十年记忆的她其实比较难接受这种无缘无故单方面纯粹为了她好,哪怕是亲人,或者说尤其是亲人,但她现在也确实帮不上叶杏什么忙,把这记下便是。
王来娣见她们姐妹感情好自然也是高兴的,但一想到叶榆马上又要下乡,难免伤心涌上心头,眼一红,瞪了叶榆一眼:“就这么塞兜里,粗枝大叶丢了哭不死你。”
叶榆:“……”
她觉得这个年代的衣裳口袋挺大挺深的,轻易丢不了,除非破了洞,或者被人故意划破,但她异能者敏锐的五感可不是催的,谁要是敢来就试试?
但叶母有命令在上,异能大佬也只能乖乖塞得更隐秘点,把钱踹进衣裳内衬里面的兜。
告别叶杏,叶榆她们也没回家,虽然知青下乡这件事已经解决,但拜访叶红军哥哥姐姐这事仍然继续,不为叶榆,叶兰的婚事多一人看,人选也多些。
他们先去了叶红军姐姐、叶榆俩姐妹的姑姑——叶翠花家里。
叶翠花爱人是食品厂工人,二人有两个儿子,都已结婚,倒是不用考虑知青下乡的事情,大孙子比叶保国的年纪还大一岁半,距离下乡也很遥远。
叶翠花夫妇两个儿子都是工人,媳妇也是全职工,二媳妇的工作还是叶翠华让的,叶翠华辞工后全职带娃。
一家有五个工人,叶翠花的家庭条件的确比叶家强上不少。
第7章 难念的经
叶翠花家的条件不错,住的也是在这个时代人看起来非常不错的筒子楼。
这可是楼房,有自来水,有冲水厕所,居然还通电,虽然大多数人家舍不得用电,但这房子它能通电啊!
叶榆也觉得冲水厕所不错,可问题是这房子面积大小,两间房加起来不到百平方米,时下最讲究多子多福,一家十几人口住着,比大院平均空间小多了。
她们爬上三楼,入眼看见的走廊空间都全被占了三分之一,只留下通一人的过道,有的过道都得垫着脚走路。
相当拥挤。
此时,叶翠花家里只剩已辞工的她一人,并一个十三岁的孙女,一个两岁多的孙子。
按照常理,十三岁的少女应该是还在读中学的年纪,* 这个时代读书普遍比较年龄大,也有读小学的情况。
不管如何,都不该在家。
偏偏叶翠花的孙女这个时间点还在家里,不仅在家,而且已经辍学,有当前形势混乱的原因,更多还是家里人重男轻女,否则她的兄弟、堂兄弟也不会出门上学。
王来娣作为弟媳,不好议论姑子家,当年她连生三闺女,也是与叶翠花闹过矛盾的,最严重时半年没往来,后来叶保国出生二家关系才缓和,而送三闺女上学的事,叶翠花现在还会说几句“泼出去的水,不值当”。
但叶翠花偏偏又不是什么坏人,这些年也一直帮衬叶红军一家,60年代三年闹饥荒,虽然比其他地方少,但燕京也有饿死人,叶红军养五个孩子辛苦,多亏叶翠花能拉他们家一把,这也算是救命的恩情。
叶翠花对叶保国兄弟也一直不错,对叶杏几个也不是特别差,说句搞笑的,至少比对她自己的外孙女更好。
世间便是这样,大多时候,不看环境、不看角色,很难直观地说哪些是纯粹好人,哪些是纯粹坏人。
王来娣进门把准备的两件礼放在堂屋八仙桌上,里面最值钱的也是最后两斤茶叶,她笑着说:“姐,你家虎妞越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