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手杖遗落在了流沙之中。
所以,陆奇又用胡杨树树枝制作了一根手杖。
在芦苇丛附近,选了一个比较松软的沙地。
拿着这根手杖,陆奇开始刨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深约60公分,直径约40公分的沙坑被刨了出来。
接着,陆奇拿出了四根削尖的,拇指大小胡杨枝。
分四个方向,插在沙坑的坑壁上。
胡杨枝削尖的一端,对着沙坑中心。
而他们的角度,则是倾斜向下,对着沙坑底部。
现在。
沙坑四周,插上了四根木刺。
而四根木刺的中间,只留一个碗口大小的口子。
接着,陆奇解下两根鞋带,接在一起。
鞋带一端,绑在钉在沙地上的木钉上。
另一端,做了一个活套,摆在木刺上方。
……
沙漠中,炎热干燥的环境,让动植物都有了各自的特性。
先说沙漠植物。
它们进化自己的各个部位,让能自己能更好,适应沙漠炎热的环境。
有的进化自己的根须。
比如说胡杨、沙枣之类,它们都有强大的根系,能伸到沙里很深的地方,吸收里面的水。
有的改变自己的叶子,让叶子变得更能储水。
比如盐爪爪,它的叶片非常厚。
有的选择了节水。
比如仙人掌、骆驼刺一类,将自己的叶子变成了刺,防止水分蒸发。
还有一种抢水植物,也叫短命植物,它们的生长期特别短,只有30~40天左右。
短命植物在干旱的季节处于“假死状态”,一旦下雨了就迅速的返青,开花,结果,然后再休眠。
植物应对炎热干旱,有各自的本领。
动物也是一样。
比如沙漠中的甲虫,它们的甲壳上进化出了一种亲水纹理,以此收集水分,让自己能在干燥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比如沙漠中的鸟类,它们羽毛是天然的隔热层,在气候寒冷的时候可以保持体内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很高时又可以将炎热隔绝到身体之外。
有的鸟类把羽毛进化成了沙土色,以此伪装自己,并且,反射阳光中多余的热量。
有的鸟类,则是把羽毛进化成了黑色,在寒冷的夜晚来临前,尽可能的吸收多的热量,从而减少夜晚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减少觅食次数。
比如沙蜥,它们能随着气温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调节体内水分。
这其中,大多数陆地行走的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那就是为了躲避阳光的照射。
它们把自己的洞穴建在了地底下。
小到沙漠甲虫、沙蝎、沙蜥、沙鼠、沙蛇,大到胡狼、沙狐……它们的洞穴,都是建在沙子底下。
白天,它们藏在洞穴中躲避炙热的阳光,只有在清晨和傍晚,才会出来觅食。
沙漠里的大多数动物,都是所谓的穴居动物。
而陆奇现在,布置的这个陷阱。
名叫:坑式诱饵套索陷阱。
一个直径40公分,深约60公分的沙坑。
绝对能引起这个地方,大部分动物的警觉。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
这同样会引起它们前来,进行试探。
尤其是那些喜欢刨坑打洞的动物。
比如胡狼、沙狐一类的动物,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