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多知道她爹出门去县城了,自己翻个身又继续睡,香香的娘亲拍拍她也睡了。
天大亮,几个屋里再次有了动静,全家都起了,今天三个大的孩子要去学堂读书了。
村里的学堂其实不算正式的学堂,是一位老秀才在自己家里办的,在这个时代,一个壮劳力一个月约莫能挣500文,这位老秀才每个孩子收10斤粗粮,约莫80文。
老秀才要的确实不多,要知道县城里的启蒙学堂一个月要一斗细粮,差不多要500文,一个壮劳力不吃不喝一个月差不多才能凑齐,这还只是启蒙,等到了正式读书的时候更贵。
古代读书是最贵的,不仅少一个劳动力还要倒贴一份钱,这种情况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是最艰辛的,要知道一个劳动力养活不了一家老小,而且古代都是男丁外出劳作挣钱,女性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全家就指着那个壮劳动力挣钱,如果多一个读书人全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老钱家只有一个老四是正经读书的,好在他有三个哥哥可以分担,现在小一辈的长大了又到了抉择的时候,所以钱老太把每一文钱都看的紧紧的。
昨天有了这么大进项这是运气好,放纵一家吃顿肉是极限了,没有可能次次都这么幸运。
这边老钱家四个爷们出了门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到了县城,商量着先去酒楼,同福酒楼是县里最大的酒楼。
结果到了后门敲门,只伸出一个脑袋不耐烦地道,“干嘛,有事快说。”
钱老二张口,“小兄弟,我们是附近村子里的,进山猎了些野味,不知道掌柜的收不收。”
“不收不收,我们酒楼那都有专门的猎户,你们这种一两只的不收,还不够麻烦的。”没等老二说自家带来的多就把门关上了。
剩下老二一脸懵,这是不是太着急了?
不过没关系,县里还有别的酒楼。
几人把板车推到和顺酒楼后门,老二去敲门,门内出来一个小童,穿着棉布衣裳,拿着一个竹子编的藤球在玩,看着家境不错,应该是酒楼掌柜家的,“干嘛呀?”
“小公子,我们是附近村子里的,昨儿个进山猎到些野味,想问问东家收不收。”老二比较圆滑,他来起这个话头。
“等一等,我去叫人。”小公子蹦蹦跶跶跑着走了,还不忘顺手关上门,看来安全意识不错。
片刻,一位穿着棉布长袍的中年男人走出门,“都有些什么?”
“掌柜的,这是老汉一家昨儿个进山打的,新鲜的,都活着呢。”钱老头上前一步,迎着人走向推来的板车。
钱老大揭开上边盖着的草席子,下边是野鸡、野兔还有一头鹿。
“呦,这鹿,鹿茸可是好东西啊。”掌柜的摸摸鹿角,“这个不行,太老了,早两个月送鹿过来才是采鹿茸的好时候。你这个鹿的是鹿角,采不了鹿茸,给不上价的。”采鹿茸在立秋时分八月左右才合适,现下十月了,不成不成。
“掌柜的,我们也知道鹿茸老了,这次主要是卖肉,鹿血也是大补的呀。”钱老头接话茬,掌柜说的是实话。
“说的也是,我看看别的。”掌柜的往下看,剩下的是普通的野鸡和野兔子,“这样吧,鹿说到底也是个稀罕玩意,我给你们按十二两银子怎么样,剩下的按照五十文一只。”
往常没卖过鹿,可是这鹿有约莫两百斤, 按照毛猪三十文一斤来算,也有六两多银子,两倍差不多了。
“多谢掌柜的,就这样,往后希望您多照顾照顾。”钱老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