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苏予灵对他们说起了她想在朝廷百官府中选拔女官的事情。
果然他们思考了一会儿后就欣然答应了。
这其中的好处他们自是能想得到的,另外陛下本就是女子,选择女子作为女官也无可厚非。
更何况这些女子都是他们的女儿或者其他女眷,宫中有人能时常接触到陛下,于他们来说也有益无害。
他们现在就恨不得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给府中女眷,再耳提面命地对她们嘱咐一番。
接下来就是处理朝中各项事务了。
往常上朝时要争论很久的事情,今天处理得格外快,所有人都能极快地在脑中想出一个好的章程,并且行之有效。
有些只是混日子的大臣也变得积极了起来,极力地配合着各项事务能更快地开展。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完毕。
很多大臣都还回不过神来,原来他们处理事情也可以这般高效率吗?那往常他们都在干什么?争论来争论去的,浪费时间吗?
尽早处理好所有事务,回去躺着不香吗?或是出去享乐一番不好吗?干啥要在朝堂上和这帮老头子争斗来争斗去的?
于是在之后上朝时,所有大臣处理事情那叫一个快,不过快归快,事情还是处理稳妥的,只不过少了争斗扯皮的过程而已。
之后苏予灵又叫礼部尚书出列,让他准备好之后的登基大典。
礼部尚书觉得这是陛下的登基大典,又是陛下吩咐他第一次做事,他一定要做得圆圆满满,才能不辜负陛下,想着便马上斗志满满起来。
她又叫了邢老头出列询问道:“爱卿可测算下哪日是吉日,可作为登基大典。”
邢老头依言测算了一番,随后恭敬回道:“回陛下,两个月后就是吉日,宜举行登基典礼。”
苏予灵想了一下,两个月后也足够其他国的人收到消息后赶过来了。
遂不再问,又说起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父皇跟太子哥哥的棺淳还未入陵,也不宜再拖。测算一下登基大典前有无合适的日子,好让父皇跟太子哥哥入土为安。”
邢老头又测算了一番,赶紧回道:“回陛下,二十日后宜动土,到时可让先皇跟太子入陵。”
苏予灵觉得拖了这么久,终于可以让父皇跟太子哥哥安息了!
这件事情很重要,礼部要筹备登基大典,她准备交给其他人。
想了想,她把这事交给了太子哥哥一党的官员,她觉得他们肯定愿意,并且能把这事做得更好!
果然,他们听到这件事情落在他们头上时,都很是高兴!
最后再好好送旧主一程,就了了这一段君臣情谊。
陛下是一位好皇帝,往后他们一定会好好地辅佐陛下的!
而那位努力当鹌鹑的官员到最后还是没能躲掉,苏予灵早已看清了他心中的想法。
她不仅撸了他的官,还抄没了他所有的家产,更是三代不许科举,子孙也不能为仕,彻底绝了他的为官之路。
那位官员早已后悔不跌,他干嘛要嘴贱,为什么没有隐藏好自己的心思叫陛下看穿,才落得如今这般下场,早已回天乏力!
其实大部分官员还是不明白,他只是为藩王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不至于这边严重吧?
再说陛下对藩王们还是挺仁至义尽的,并没有赶尽杀绝,为何对这位官员却如此不留情面。
他们实在是困惑不解。
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苏予灵既是解释也是警告道:“若他当真跟你们一样,是真心为朕着想,即便说几句话,朕也不会在意。可他不该看不起女子,更想着打压女子。他想着留下那些藩王,只是想用那些藩王来打击朕,好以此让女子不敢出头而已,以此威胁到他的地位!在朕这里,他已犯下了大罪,能保全他和他全族性命,朕已是对他宽容无比了!”
她又将视线转向他们,眼神如利剑一般,一字一句道:“望诸卿记住今日前车之鉴,往后谁若再犯,朕必铁血惩治!”
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充满了威严和力量。
百官们也都明白了陛下的意思,往后一定会启用女子为官,他们万万不可打压排挤。
不然,恐怕会落得比那官员更惨的下场。
他们又不傻,怎会再犯此等错误?女子为官就女子为官呗,反正能为官的女子肯定也是有大能之人,有才之人他们必会尊重,所以并没有什么意见。
苏予灵看着他们的反应,也很满意,识时务就好。
她并不是一个暴君,只要他们好好为国家做事,不亏待百姓,不随意打压侮辱女子,她还是会好好对待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