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360章 关乎天下,丞相与大将军的论政

第360章 关乎天下,丞相与大将军的论政

第360章 关乎天下,丞相与大将军的论政

这些事情非常繁琐,一般人处理起来不仅会感觉枯燥,而且很容易出错。

但杨仪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觉得很开心,有成就感,并且能准确处理多条线的细节。

最后还会做复盘,确保大小事务不乱、不错。

这就是为什么杨仪心眼小,到处得罪人,诸葛亮还一直用他的原因。

然而,这种人是没办法做大领导的。

大领导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会处理人际关系。

毕竟做事的时候,下面各方的利益无法调和,矛盾在所难免。

“我初步的想法是向周边吸纳人丁到关中。”诸葛亮开门见山地说道,“若只是靠关中新生人丁,至少要十几年,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中国古代政治里讲究的是“贤均从众”的理念。

一斤粮食一贯,这是什么概念。

事实上,在商鞅变法之前的统治者们,已经发现了乌合之众的社会心理学,只不过没有形成理论化的学说。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诸葛亮和费祎都问到了。

“只给田也还不行。”李衡道,“毕竟从曹魏到我们这里,百姓面临的可能是被逮捕、下狱的罪名,仅仅只是田是不行的。”

道家的小政府主义适合解决长远的问题,不适合解决紧急问题。

直百钱的一枚钱上写了一百。

李衡说道。

贞观年间的关中也是残破,一切都需要重建。

这是十足的豪门大户才买得起的。

那得是多么大的吸引力啊!

诸葛亮继续说道:“之前我们依靠领取布匹,从渭河以北吸引了不少百姓,但这一次,如果只是布匹,恐怕没有人愿意跋山涉水而来。”

费祎则在一边沉默不做声。

李世民时期,即便谷贱伤农,但只需要保证百姓有饭吃,自给自足就可以。

“一斤十贯吗?”费祎大吃一惊。

他心头一震,但没有说什么,而是开始聚精会神地看。

李衡之所以把这个价格定高,是因为谷贱伤农。

诸葛亮好奇地接过来,看到第一页的几个大字:民意觉醒。

按照这個来对标唐宋的钱,李衡这里的一贯相当于唐朝的十文钱。

也就是说,一斤粮食十文钱。

要保证百姓自给自足很容易:分配田,防止官府过多干涉民间。

诸葛亮问了第一个问题:“确定律法,需要征求百姓的同意,这岂不是会造成立法的混乱?”

所谓的“贤均从众”核心理念是,在决策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意见最贤的人的意见,如果双方意见相等,则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

“百姓真的愿意过来吗?”费祎还是疑惑。

“对,你这里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何意呢?”诸葛亮立刻又问道,“两者有关联?”

诸葛亮还是第一次听说立法需要征求民间同意的。

尤其是费祎,瞬间懵逼。

这个时候,如何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就至关重要了。

费祎道:“若是如此,就只能曹魏的司州和并州引人过来。这两个地方的总人丁恐怕有两百万之众。”

李衡便站了起来,他从怀中取出一些文书,递给诸葛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