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诸葛亮: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延熙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天气晴,无风无云。
“丞相,我们到长安了。”
外面传来费祎的声音。
“好。”车马里传来一道虚弱却激动的声音,“扶我下去。”
“下官在。”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邺城!”杨仪顿时道,“是不是写错了,邺城可是在冀州!”
诸葛亮一把接过信,快速观阅,看了几行,已经激动地双手开始颤抖。
说到这里,诸葛亮已经激动到不能自已。
“济安竟然四渡黄河,一路杀到了邺城附近!”诸葛亮又惊诧地说道。
“对了,丞相,荆州事务,您有什么指示需要下官去处理?”杨仪趁机问道,他对李衡在荆州的表现充满了嫉妒。
“好,既然曲辕犁和均田能让人丁增加,便是极好,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丁。”
经历这场大病,诸葛亮的身体更加虚弱,像一张纸一样薄弱。
一时间,诸葛亮眼眶有些湿润。
杨仪叹了口气道:“昔年有董卓之乱,又有李傕、郭汜祸乱长安,百姓流离失所,后来关中长期成为前线。”
诸葛亮又叹了口气说道:“不知荆州情况如何,司马懿撤走了关中主力,全力去对付济安,我现在很担心他。毕竟荆州兵,经历的战争,训练时间,都还有限。”
<div class="contentadv">
“济安他不该如此托大!”杨仪又开始吹风了,“他如此这般,司马懿把主力全部调走,荆州恐怕保住了!”
“不不,我们也要休整,吴军围攻了江陵,接下来孙权恐怕和我们的关系会有变动。”
劣币驱逐良币是恶性经济规律之一。
“是啊!魏军撤出关中的时候,把百姓也都带走了。”
费祎说道:“我们在渭南的几个县,人口几乎翻了一倍,以前一户人家生四五个,能活两个就不错了。自从曲辕犁普及后,耕地增加,粮产增加,四五个,能活三四個。”
“无妨,我们不是没有人,我们在关中推行仁政,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会有百姓回来的。”
“喏!”
站在破旧的长安城城前,抬头看着城头“长安”二字,一股难以明述的情绪涌上心头。
“三、前些年,我们的钱流入关中,对关中民生造成了不可否定的打击,我们的钱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重新铸造钱币,这件事我与济安通信的时候,也多次提到,济安也提过他的建议。改铸为文,改进直百钱,调整钱币。”
众人一时间也想不出现在的钱还怎么改。
他走得很慢,甚至有些艰难,但很开心,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济安回了襄阳,我军并未有多少损失,魏军主力已经撤退,剩下的在南阳构筑防线。”
“不不,我要走进去。”诸葛亮说道,“我们从成都走到关中,走了十几年,终于走到了长安,今日我要走进去。”
毕竟东汉时期,长安是西京,属于陪都。
诸葛亮此话一出,众人大惊,随即转为大喜。
费祎和姜维对视一眼,都从双方眼中看到了忧愁。
“二、均田安民,根据所查户籍,良田之数重新分地,凡是还在关中的百姓,都按照均田法得到田,每一户一百亩。不在关中,而愿意来关中的,也能得到。”
顿了一下,费祎强调道:“均田也是一方面。”
说完,诸葛亮似乎又想起什么,说道:“这几年,人丁增加如何?”
诸葛亮大步走进了长安。
一边的姜维立刻大步走过去,小心翼翼打开车帘,亲自搀扶起诸葛亮。
“我?”诸葛亮摇了摇羽扇大笑道,“我好好休息,等济安处理完荆州事务,我要见他。”
“诸位都去忙。”
深入中原,逼迫司马懿调动主力。
最后又能全身而退。
“做到这三点,关中、陇右民生可复。”
“一、统计关中、陇右户籍,以及现有良田数,百姓情况。一定要查清楚。”
他忽然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刘备的时候,两人秉烛长谈。
杨仪继续说道:“济安确实有些才能,但还是太年轻,这年轻人就是容易狂妄自大,荆州……”
“钱币暂且不急,济安曾经提到一种办法,我还需与他详谈,再做定论。”诸葛亮道,“但眼下的钱币肯定是要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