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姜南回去那两天成天琢磨着如何在微信上和程澈搭话,但她又是个好面儿的主,虽然之前在海南机场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已经被众人所洞穿,但结合自己塑造的吊儿郎当的纨绔形象,还能勉强解释是自己玩心太重,孩子意气罢了。但这要是天天在微信上撩拨人家,就真有些轻浮之感,老姜和自己的面子都挂不住。
因此,姜南翻来覆去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先观望一阵程机长的朋友圈,等有了共同话题再去搭讪,显得自己比较矜持些。
快过了一个月,就在姜南被夹杂在数不清的法理法条和社团的实践任务中,都快忘了根本不发朋友圈的程澈时,宣传部的老师联系上了姜南,希望她作为负责人去着手负责N大与D航的联合宣传任务,特别今年是D航成立的20周年。
“D航?”考虑到最近实在太忙,姜南下意识想拒绝,霎时程澈的形象闪过她的心头,姜南几乎是瞬间泯灭了企图婉拒的念想,”好!”姜南满口答应。
到了计划宣传的日子,姜南和陪同的老师以及同行的学弟学妹乘着学校专门配备的车到了D航在N市的基地。
其实任命姜南为负责人也只是个噱头,只是因为学校需要能够对外宣传“能够独当一面”“有能力”的学生,而长期在宣传部混脸熟、面容清丽、关系够硬的姜南恰好是最佳人选罢了。姜南自身也明白这个道理,她只要在老师和D航的负责人对接时站在一旁起到吉祥物的作用就够了。因此,一将前期拍摄任务大致完成后,姜南便跑到一旁的休息长椅上开始着手复习期中考试的内容。
但姜南专心不了,不仅仅因为在嘈杂而忙碌的拍摄组旁边无法静下心来,更因为她很是期待见到程澈。
姜南有些口干舌燥,脚底渗出些薄汗,一遍遍劝说自己要是今天程澈有航班安排,是不可能出现在基地大楼里的,但又忍不住猜想,“万一我和他真的是注定的缘分呢,万一我们今天会见面呢。”
热,实在是太热了。
在晚秋的上午,内心的微微灼烧激得姜南一身汗意。
这书,姜南实在是读不下去了。
姜南打算就此放过自己,她将资料整理进书包,站起身来,舒展着身体,晃悠到还在不断调整最终宣传方案的工作团队,好奇地东瞄西瞄。
“不行,我觉得内容还是太单薄了!光光是基地里新乘的培训画面和之前在N大拍摄的几处学生出境的场景作为主要看点,还是让整段视频的内容很苍白,肯定会被周董驳回的,我们得再策划些内容。”摄影组的导演连连摇头。
“话是如此,但是我们必须赶在D航20周年前半个月将宣传片送到领导处审核,现在时间最多只有一星期,所有涉及到公用地的拍摄必须提前申请,我们没有办法再进行大场景的补充了。”D航宣传部的负责人也很是惆怅,“按照之前脚本上的机场的大场景,和学生与职场之间的转场内容来看,素材的叠加还是够用的。谁能想到周董这次对宣传片的期许如此之高,昨晚连夜在群里点我们。”
姜南这时完全听明白了,看来周屹川这位伯伯最近很是为D航的业绩发愁,开始亲自抓各部门的业务了,而正是D航20周年重头戏之一的宣传片,正好乘上了这阵“东风”。
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姜南向来是不在意的,只觉得这次工作团队的人颇为可怜。她面上淡淡,心里却揶揄地偷笑,准备逃离这充满幽怨气息的氛围,去楼里逛逛,顺便“不动声色”地探听些关于程澈的八卦。
等等,程澈...
已背对着工作团队准备偷溜的姜南又转过身来,咽了咽口水,试探着插声道,“其实啦,我觉得我们这段宣传片都用第二人称,补充的画面可以试试用第一人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