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王朝,曾经神华大陆上最强盛的王朝,自由开放、协和万邦的文化自信使得这片土地聚集了各色各样的人,多元化造就了它的辉煌,使它拥有全大陆顶尖的军力和技术,但同时也是多元化造就了它文化的冲突
农民土地的兼并、官府治理的腐败加剧了新月王朝的社会矛盾,利益分配的不均、官员所属的派系、文臣武将的冲突造成了新月王朝的阶级矛盾,最终引爆了历时五年的辽东叛乱
辽东叛乱将整个新月王朝的政治势力重新洗牌,老旧勋贵在这场动乱中大幅削弱,新兴势力在这场动乱中不断成长,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被怀帝委以重任,无比宠信的护国公沈钧琅
沈钧琅并没有辜负怀帝重托,击溃乾元、收复辽东、安抚东越、威震晋安、血洗幽云、恐吓前金,以雷霆般的速度、怒火般的手段,不断打击地方势力,将想要效仿辽东叛乱,有不臣之心的各地方豪强,统统打压了下去,硬生生将本该支离破碎的新月王朝重新拼接到了一起,强行续命
从十五岁临危受命,孤守帝都,再到三十二岁平定四方,十七年的军旅生涯,沈钧琅的势力遍布朝廷与江湖,从市井百姓到朝堂官员,从三教九流到达官显贵,从亡命之徒到忠义之士,毫无疑问,沈钧琅成为了新月王朝最大的势力,已经将宣帝沈楷贤的光辉完全遮去
从一开始,因为军功伟绩‘加九锡’,朝廷、后宫不得直言沈钧琅名讳,必须尊称摄政王的‘赞拜不名’
到后来,平定四方时,宣帝恩赐的‘假节钺’,特许沈钧琅上朝或者进后宫可以像正常人那样无拘无束走路的‘入朝不趋’
权力的膨胀使得沈钧琅隐隐然动了贪婪的念头
有好几次酒席之上,部下劝说黄袍加身时,沈钧琅都动过改天换日的念头,但最后都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首先,沈楷贤是他为数不多的亲人了,在怀帝重返帝都,他还没得势之时,沈楷贤天天粘着他,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而且沈楷贤这个大侄子对他很好,言听计从,基本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能有今天的势力,与沈楷贤的放任是离开的,真要抢了他的江山,沈钧琅还真有些于心不忍
其次,政权更替往往伴随血雨腥风,虽然摄政王集团是第一大势力,但反对派的数量也依旧不容小觑额,新月王朝已经经历过五年动荡,如今好不容易回复了一口元气,已经经不起再次折腾了,沈钧琅不想看到自己苦苦守护的江山社稷再次支离破碎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沈钧琅并没有完全掌控帝都的军队,最起码皇宫的左右禁军,他没有完全控制,这就意味着政变会存在风险,要是没有第一时间控制住皇宫以及武库,那么沈钧琅就极有可能被堵于宫门之外,到时候宣帝只要一纸诏书,将摄政王集团定义为反贼,那么他们面临的就将会是天下群起而攻之的局面,毕竟这么多年的雷厉风行,沈钧琅在十四州内遍布仇人
而在沈钧琅欲望暴涨阶段,死守皇宫禁军控制权的便是帝都第二大势力,以一品殿阁大学士李翎水为首的保皇派,包含了皇帝亲卫御皇神行营总指挥使胡斯域以及皇帝亲随顾问太保盛不凡等人
他们原本都是低等贵族,甚至有些人只是市井百姓,例如:李翎水
李翎水本是济北市井百姓出身,家中世代以捕鱼为业
辽东叛乱之际,幸得怀帝赏识,有幸投军,后一步步成为宣帝沈楷贤的幕僚
后宣帝即位,李翎水担任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深受重用
保皇派大多在辽东叛乱后受到皇帝的嘉奖,一步步崛起,才占到今天的位置,怀着知遇之恩大于天的感激之情,他们对皇帝无比忠诚,面对沈钧琅的不臣行为自然是冲锋在前,死守皇帝的尊严
对于沈钧琅的篡逆行为,宣帝也并非不清楚
多年前,宣帝曾前往李翎水的住处,向其询问如何防止沈钧琅篡权
二人在亭台之上,边对弈,边对话
李翎水左手摇着扇子,右手从容落子,微笑着说道
“搅乱天下,破而后立”
宣帝不解,追问深意
“尽可能的放任皇权流失,引诱沈钧琅,沈钧琅是刀山火海走出来的惹怒,他非常清楚夺权的后果,那便是江河破碎,人间炼狱,如果沈钧琅还有臣子之心,他必然不会走到最后一步,至少近十年不会,如果他连一丁点臣子之心都没有了,那我们就没必要顾及黎民百姓和万里江山,和他来个鱼死网破,发布诏令,击溃沈钧琅者为王,引诱天下诸侯群起攻之,我们则离开帝都,前往巴蜀,那里的锦缎产业是皇室经济的基础,地形易守难攻,暗中积蓄力量,力图光复”
“那我们这段时间就什么也不做吗”
“非也,非也,摄政王是夺权派的核心,只要摄政王不在了,夺权派自然也会土崩瓦解”
宣帝言语有些担忧,手中棋子也不免显得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