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国势
商朝末年,商纣王讨伐东夷,国力损耗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在孟津会盟天下诸侯,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建立西周王朝。西周建立后不久,周武王去世,其弟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率军东征,平定三监与武庚叛乱,又营建成周洛邑,巩固西周统治基础。后来历经成康之治、昭王南征、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宣王中兴等事件,到周幽王时,西周日益衰落,最终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王朝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时代开始。
周武王
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姬姓,名发。周武王即位后,沿袭文王遗风,礼贤下士,任用姜尚、周公等贤臣,扩建都邑,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准备灭商战争。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举行宣誓仪式,得到天下诸侯的支持。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商,亲自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及各地诸侯军队,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王纣自焚身死,商朝灭亡。克般后二年,武王病死,其子成王诵即位。
周公旦
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姬姓,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武王即位后,周公旦辅佐武王准备灭商,在武王克商的过程中立有很大功劳。武王去世后,即位的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等不满周公摄政,散布周公将要篡位的流言,勾结武庚叛乱,周公亲自率兵东征,平定三监以及武庚叛乱。周公旦主持分封诸侯,修建洛邑,制礼作乐,在西周制度的创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孟津之誓
周武王为了讨伐纣王一事取得诸侯支持而举行的一次誓师大会。周武王即位后,商朝忙于东夷用兵,社会矛盾尖锐,国势日薄西山,周国灭商而王天下的形势日益明显。武王九年,周武王大会诸侯于孟津,举行誓师仪式,前来参加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孟津之誓是一次重要盟会,自此天下诸侯都听从周武王的指挥,为灭商做了充分的准备。
牧野之战
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爆发的一场决战。周武王即位后,商朝忙于征伐东夷,国力损耗严重,社会矛盾尖锐,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而周国却日益强大,积极准备灭商。武王九年,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举行宣誓仪式,得到天下诸侯的支持。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商,亲自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及各地诸侯军队,在牧野一带打败商军,商王纣自焚身死,商朝灭亡。牧野之战奠定了西周建立的基础。
汤武革命
商汤和周武王推翻前朝的革命。夏朝末年,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打败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末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后人把夏商周之间的两次改朝换代称为汤武革命。古人认为王朝的建立需要得到天命的认可,所以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得名“汤武革命”。汤武革命的模式后来成为保证王朝更替合法性的模式之一,深刻影响中国的王朝更迭。
三监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专门设立的监管殷商遗民的三个诸侯国的合称。周武王攻克殷都后,分兵四出,基本上控制了商朝主要的统治地区,正式建立周朝。周武王班师时,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都,统率殷商遗民;同时以弟管叔、蔡叔、霍叔领兵驻守股都周围,就近监视,号称三监。周武王病死后,三监不满周公旦摄政,勾结武庚叛乱。周公亲自率兵东征,杀死管叔和武庚,流放蔡叔,贬黜霍叔,三监局面结束。三监的设置,对于巩固西周初年的王朝统治和社会安定起到一定作用。
周公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