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垣的速度要比居楚所想的快很多……
“微臣参见……”
没等令垣行礼,温若曦就向上挥了挥手。
“非常时期,不必了。令相,你们左相府在战事上的规划如何了?”
“会圣上,已经好了。不过,有个突发事件想要向圣上禀报。”
“什么事?”
温若曦的手心突然生出了汗水。
她已经猜到了这个消息是什么了。
“敌军……敌军已于今日早些时候占据了宁东、宁西两道的道城临安,崇平。”
一瞬间,温若曦与居楚二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动作,真的太快了。
简直是兵贵神速!
温若曦心中有点难以置信,但大脑中的理智还是没有消失。
“居楚。”
“小人在。”
“去那边的架子上看看,临安、崇平两城一共有多少人?”
“是。”
不一会,居楚带来了令温若曦有喜有忧的消息。
由于常年经常爆发战事,目前宁东、宁西两道的人口数量相对而言是整个瀛国最少的。
不过,即使如此,临安、崇平两城共有百姓不下四十万人。
四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已经成为了案板上的肉。
温若曦用力摇了摇头,深吸口气,开口道:“那接下来敌军的禁军路线呢?”
“回圣上,从暂时的动向来看,并不清楚敌军下一步的方向,但……”
“径直北上,直取瀛国旧都建兴!”
没等令垣说完,居楚直接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居公子所言甚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敌军的进军方向有三条,分别是向西北进攻越安道,向东北进攻广梁道已经直接北上进军瀛南道,而越安道有高山之险,广梁道有丛林之护,两个方向从军事角度考虑都是大忌中的大忌。由此看来,敌军只有径直北上一条路可走了。”
说着,令垣从袖子中抽出一份地图,毕恭毕敬地交给了温若曦。
这是他静心准备好的地图,上面甚至精确到敌军北上所经过的村镇。
温若曦简单过目后,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见她半晌不说话,令垣接着道:“圣上,根据左相府上上下下精心地商议结果,我方对策主要有一下几条。
“其一,征兵。朝廷应在我大瀛各大道大规模征招兵员,其数量初步定为四十万,加上傅恒傅将军手中的十万人与规模庞大的禁军,其总数将不少于六十万人,这样,可以对敌军形成心理上的震慑,使其知难而退。”
“当然,新军的征兵与训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一方面,圣上可以派出一部分禁军将士担当教官重任,协助新军训练以求尽快使得新兵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傅将军那边的用兵需要尽可能的拖延,以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时间来准备。”
“其二,圣上应尽快举行朝议,宣布大瀛将举国之力与敌军一战的决定,如此一来,既能统一全国的力量,也能使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居楚听到后面,不禁眉头拧成个疙瘩。
令垣所说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看似是全心全意的为战事着想,但言语之中多少有些含沙射影的意思。
对象是谁,自然是诸多文官们了。
战事一开,全国的中心自然会转移到军事上,武将们的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不愧是坐上左相之位的老臣,还是有上几分手段的。
见温若曦与居楚听得认真,令垣接着说了下去。
“其三,直接将天威军派往瀛南道道城建兴,以保障瀛国故都不落入敌手。”
“其四,如若战事吃紧,为防止敌军兵临城下,我们应该抓紧时间重新启用昌江防线,以阻止敌军过江。”
瀛国的中部有一条横跨东西的大江,名叫昌江,取保佑瀛国繁荣昌盛之意。
昌江从东向西经过都城瀛洲南部,可谓是瀛洲城天然的“天险”。
随着令垣语毕,温若曦故作沉稳的脸上再起波澜。
在她心里,瀛国故都建兴就是最后最后的底线,是决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令垣最后的话,代表着建兴城沦陷,敌军兵临瀛洲城下。
瀛国建国已近四百年,建兴城被攻占之事仅仅发生过一次,还是刚刚建国没多久发生的。
在她手里的瀛国,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
不,绝不!
一时间,书房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除了三人的呼吸声外,安静无比。
“当然,凭玄野军的实力,是不可能渡过我们精心准备的昌江防线的,微臣如此说来,也是按照最坏的境地考虑。”
见温若曦的情绪有些不自然,令垣急急忙忙作出了解释。
他也担心话说的过于重,将温若曦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