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二人往西街而来,西街相对偏僻一些,不在闹市附近,房租也相对便宜很多。善书堂适合开在西街。
二人正走着,突然听到一处宅院传出吵嚷之声。
“我就说你得善于察言观色才行,你倒好,除了教书,什么都不懂。新来的那个后生学问有你好吗,不就是会说漂亮话能哄刘老爷开心吗?书里那么多奉承人的话你咋一句都不会说呢!”一个大娘气急败坏地在埋怨着。
“他谄媚无德,全无文人风骨,我为什么要学他!”一个老头执拗地反驳着。
“你有风骨,风骨能当饭吃吗?你这么大岁数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咱们吃什么,喝什么!”大娘说着说着有些难过起来。
“我明日去集市替人抄写书信,总还能糊口吧。”老头语气也软了下来。
祥云听着也有些同情,唉,世道艰难啊。
“你回头打听一下,看看是不是真有学问。咱们学堂也还没有先生,我听着这老者人品当是不错!”张芊芊看着祥云说道。
“好好好,我回头就去打听打听!”祥云立刻开心起来。
二人终于在西街找到了张夫人,张夫人又带着芊芊看了一下院子,然后看大家都觉得合适,便定了下来。不日就派人来修缮打扫。
张芊芊把路上的“插曲”跟张夫人说了,省得找先生找重复了。
善书堂的事有了眉目,张芊芊便开始回忆《孙子兵法》的内容。
羌狄两国这次大伤元气,但是休整好了还会卷土重来,最好能永绝后患!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难道就不能“大一统”吗?
张芊芊坐在书桌前,开始回忆《孙子兵法》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她没用上多少,但是义父要求他们背下来,现在想想可能与他曾是上将有关。
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百里玦和张将军一起回来了。
众人一一落座。
张夫人指着酱板鸭道::“今天让厨子又做了一次,不知道口味是否会好一些,百里大人快尝尝。”
百里玦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确实比昨晚略微强些,他点了点头。
张夫人松了一口气。
张芊芊也吃了一块,明显就不如京城的口味嘛。这家伙几次三番的地救我,要不我去集市找找菜谱,兴许能找到也不一定。
“爹,下午我跟你一起去军营。”
“好,我走的时候叫上你。”
张夫人见怪不怪了,这丫头一天到晚往那里跑。
下午,张芊芊将写好的《孙子兵法》带上,与张尚远和百里玦一起出发,去往兵营。
百里玦觉得照这样下去,这丫头真没准“子承父业”了。
别的姑娘都害怕风吹日晒损坏了肌肤,她是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如故。
到了军中,张芊芊直奔苏宁军帐而去。
百里玦不觉眼睛一眯,还真是完全没有男女之嫌的概念啊。
张芊芊将简略版《孙子兵法》交给苏宁,一共是十三篇,每篇字数都写得不多,她又不是电脑,能记多少算多少,反正会解释就行了。
苏宁却看得两眼冒光。
有不甚理解的地方,俩人就探讨一番。
有此奇书,何愁灭不了外敌?
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
百里玦看着扎进苏宁帐篷就不出来的张芊芊,心里突然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