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国带着黎振华回到那个炸的面目全非满是尘土的营指挥所:“歇会儿吧。”
“嗯。”黎振华应着"两人就找了地背靠背的坐下来休息。
杨兴国对他的几个警卫战士说:“日军一时不会进攻,你们也休息一下。现在离天亮越来越近,日军可能想,最后一击消灭我们,守取阵地。这样,战场局面就会发生改变。日军在作充分的准备。
可是我们呢就要死守。等我军发起总攻,看情况,我们可能会看到胜利,也许看不到,但是,我们都是英雄,了不起的英雄。”
大家赞同杨兴国的这种说法,都找地上坐下休息。
黎振华叫李如山坐下休息。李如山在黎振华身边坐了下来。
杨兴国对大家说:“我对大家讲,北伐那时,我和黎长官就这样背靠着背,杀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
听杨兴国这一说,大家都围了上来,坐在他们身边。一个战士说:“长官,说说吧,反正我们也睡不着,听您讲一下,您们的北伐战斗的事也是休息。”
杨兴国来精神了,坐正一下,整了一下军帽,黎振华就不靠他了,坐靠着土墙,说:“听你们长官吹吧。哪里是什么三次,严格的来说,就是一次。”
杨兴国很是不服气:“怎么不是三次?”
“怎么是三次?”黎振华要纠正这个问题,“第一次,是我们与战友一起击退敌人的,打到最后就剩我俩了。那仗打的很是艰难。”黎振华记忆犹新的对国军兄弟说,“当时,我问你们长官,现在就剩我俩了怕吗?”
“不怕。”杨兴国接过话,“只要阵地上还有我俩,就要让敌人怕。”
黎振华说:“你们长官当时就这样的豪气万丈。那时,我们就利用敌人还没有发起第二次的攻击间隙,就满战壕的跑找炸药包,手榴弹。找到炸药包。我们就拆开,炸药包成小包小包的。里面还放了些沙石。”
有士兵问:“做什么呢?”
杨兴国说:“炸伤敌人。这样他们就没有了战斗力。我们一包炸药都还没包完。敌人就发起了进攻,来的还真多。
我们拿上包好的小炸药包,手榴弹在战壕里奔跑作战点,一个点,一个点的去消灭敌人。敌人上的多,阵地就我俩,也跑不过来。后来手榴弹也扔完了,敌人也没有撤退。
我就对振华说,我抛出那些包好的,小包的炸药包。振华就射击。振华的枪法我知道。当时也容不得我们多商量,我就对着冲上来的敌人抛小炸药包,振华就一枪一个准,小炸药包瞬间就炸开。
虽说炸药包里的沙石对敌人不会有致命的杀伤力。那也让北洋军伤的没有了战斗力。炸的那些北洋军的手,头,脸,眼。哪里都是血。
我们也没想到,我们就这样打退了敌军的第二次进攻。”说起当年的英勇战士,杨兴国还是很兴奋。
黎振华接着往下说:“在敌人发起第三次进攻前,我们在阵地上又收集了一些弹药。第三次敌军的进攻更强大。你们的长官看着,对我说,看来,这下真要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了。
我当时说,只要阵地上还有我俩,就让他们去抛头卢吧。我们就用收集的弹药防守。小炸药包也有一些。
敌人太多,到后来,敌人冲上战壕,对我们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我们弹药也越来越少。我们背靠着背反击。后来子弹打完了,敌人眼看着就要围上来了。兴国那时都准备拉起光荣弹了。”
“他们没对你们开枪?”听到这里,战士们都紧张起来。
杨兴国告诉战士们:“听到他们的长官喊话:抓活的,一个五百大洋,两个一千大洋。那时的我们,在他们看来就是案板上的肉----任宰,任割。
他们都想到一千大洋,冲上来的北阀军就没开枪。我俩也没想到,我们那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