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李二牛带上几名游击队战士与张云皑和李如山,把山里零星的游击队都集中起来。加起来有五十多人。
游击队集中后,黎振华成立了党支部,统计一下有多少党员。
然后党支部开会研究决定,把游击队从深山里带出来,住到离湘县比较近的一个小村子。这里交通便利,方便以后出入作战。
游击队迁出来后,黎振华对村民们讲了一些道理,这里群众基础好,有好些村民,都上过以前办的“农讲所”,加上红军时期对民众宣传的底子,老百姓都十分拥护。
黎振华对民众宣讲抗战救国的道理,有些青壮年来参加抗日游击队。也有大娘,大婶子们,送粮,送鞋。
黎振华选了一块地,他们与村民们一起,花了半个多月把游击队的房子和训练场地给建了起来,还打上旗帜。潇湘八路军游击大队。
也有从附近各县城散落的红军战士,听说山里又有了红军队伍,就回来归队。
现在李二牛这个大队长手下有百十来号人。虽然缺少枪支弹药,但是,用那几支旧枪加上杨兴国送的。黎振华一日都没有断了操练。这与进山找到李二牛他们都两个月了。
安顿下来,游击队伍也壮大了。黎振华才问李二牛,这些年来有没有听到夏春茶的消息?
李二牛摇头。
游击队有了公开的驻地,组织湘县工作的王克济同志上山来了。
王克济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在湘县开了一家中医馆“杏林堂”打掩护。
王克济的医术是祖传的。县城的人都称他:王郎中。党内的同志都称他老王。王克济这个名字在湘县没有人知道。
龙新亮是他的助手对外是学徒,还有一个学徒伙计。是进步青年。
龙新亮回去后。给王克济汇报山上的情况,特别是黎振华与张云皑,李如山,是从延安来的。这让王克济很兴奋。他也记住了龙新亮带回黎振华的提醒。现在在国民党那里还没暴露的同志,最好不要暴露。所以这两个多月,王克济没有动。他知道湘县县城有军统。
今天,龙新亮与王克济一起进山采药,医馆就让学徒伙计看着。学徒只看方抓药不看诊。
王克济与黎振华联系上后,王克济时常的上山来采药,看望同志们。也给同志们解病体之疾。
黎振华很想问王克济有没有妻子夏天茶的消息。可是他又怕失望。加上工作又忙。就一次次的忍着没有问。这又过去了一个多月。
一日,王克济带着一部电台和密码本到山上来,说是省委送来的。
黎振华很是高兴,这样就可以和家里直接联系了。可是问题也来了。从省里送电台来的同志与发报员路上遇上日本鬼子的巡逻队,护送的同志负重伤。现在住在杏林堂,发报员牺牲了。
黎振华问王克济县委还有没有多的电报员。
王克济说:“没有,国民党封锁的太紧,我们湘县一共就有两部电台。一台都动不得,我现在不能上山来。能不能问一下,一些老游击队员红军战士,看他们当中有没有会发报的?”
黎振华说:“没有,这段日子,我都摸清了。”
李二牛叨唠:“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那时春茶嫂子就是这一行的行家。”
黎振华自豪的说:“别这么说。你嫂子,行家算不上,但是也是精英吧。”说到妻子,黎振华对她的工作还是肯定的。
“那是,毕竟是上过军校的。”李二牛也骄傲。
王克济问:“什么?春茶?是不是夏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