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军士只有一千一百人在册,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对于这个问题,卫指挥使同知金明达,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那就是卫所的军田,如今十不存一,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兵丁。
登州卫鼎盛时期,有五千六百户军户,也就是有五千六百名士卒。
拥有十六万八千亩军田,可如今卫所的军田,仅剩下一万八千亩。
那么剩下的十五万军田去了那里呢?
金明达解释不清楚,赵岳这个曾经的指挥佥事,也说不清楚。
因为军田的流失,不是一年两年消失,而是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来,一代代,一点点被当官的变卖,私吞了。
朝廷的卫所屯兵制度,本来就是自给自足的政策。
大明的卫所军户,都是世袭的,也就是父传子,子传孙,世代承袭。
朝廷也基本不下拨军饷、粮饷,如此长期以往,土地流矢,军户生活不下去。
只能各自逃跑,尤其是灾荒之年,逃荒之人就更多。
如此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导致大明各地卫所,彻底崩溃。
到明末的卫所兵,别说打仗,就是自保都不可能。
甚至中原各地的卫所士兵,因为吃不饱肚子,义军杀来后,他们更是主动投降。
卫所的崩坏,朝廷知不知道呢?
答案肯定是知道的,可对于那些掌权的文官来说,这可不管他们的事情。
那是皇帝的事情,皇帝要整顿卫所,那就要出钱,可钱从那里来?
从百姓身上搜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