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清价位后,终于明白,宁无恙是如何在短短三日里,硬是卖出了一百万的冰块出去。
便宜!
太便宜了!
“宁先生,你说的硝石制冰,造价如此之低吗?”
“对。”
宁无恙也没藏私,把硝石制冰的大概方法,以及它可循环利用的事说完后。
苏瑞和记录税务账目的书吏和衙役们,全部跟听天书似的,惊得目瞪口呆。
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冬冰储存夏天来卖,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一味药材泡了水之后,便可以制成冰块。
“宁先生,其中的配比,你是如何得知的?”
别看宁无恙说得很简单。
但苏瑞知道,其中一定是经历过成千上百次的失败,才获得的成功。
硝石一斤也不便宜,还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硝石,才成功的掌握了制冰的火候。
“一点一点的试出来的,这个方子其实是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夏日买硝石买得多,偶尔在旁边放上些水,便会感觉清凉,后来尝试了许多次,终于知道了该如何制冰。”
宁无恙的话符合苏瑞对这件事的猜想。
那些听着内心火热的人,此时也被泼了一盆冰水。
他们还想去买几斤硝石尝试制冰试试呢。
结果一听要尝试很多次,会失败许多次,谁也不愿意去堵那个未知数。
一百万的卖冰钱确实令人眼馋,可若是花了一大笔银子,最后打了水漂,特别是把反复利用硝石,必须用上酒坊的蒸馏器,普通人可没办法弄来。
苏瑞重新审视着眼前的宁无恙,只觉得此子的形象,顿时高大了不少。
此子不仅精通诗词,还擅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