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首,我选了‘黄河’这个题目。”
宁无恙一句话,直接平息了大家的议论声。
有了前车之鉴,这回谁也想到了,宁无恙方才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是写登楼,但其中还是包含了黄河。
第一首《黄鹤楼》时,便是超越之作。
此时再来一首。
众人倒不觉得反常,同样也没有了震惊。
仿佛连期待感也少了许多。
就连楼上的周安与叶通判,经历了刚才自打耳光的事情后,全部没有再提出什么“超越前作”这种要求。
宁无恙已经证实他便是名副其实的诗仙。
在这种情况下,若宁无恙敷衍一首,便是愧对诗仙这个称号。
周安与叶通判不想出声,再刺激宁无恙。
巴不得宁无恙自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随便作一首诗贻笑大方。
若是不能。
已经作出两首可以流传甚广,甚至那首足以流传千古的《望岳》的宁无恙,登上三层楼,已是势不可当。
宁无恙自然看得出来,大家对于他的第三首诗,不像前面两首那般,有所期待。
只不过,这首诗才是他心目中今日诗篇的压轴大作。
“这首诗是送给静娴郡主的。”
宁无恙朝着周静娴抱拳一拜。
周静娴知道宁无恙作的诗定是不错,也未多想,便笑着点头还了一礼:“洗耳恭听。”
而楼上的周安看到两人对拜的景象,对此嗤之以鼻。
周静娴帮助宁无恙,恐怕就等着宁无恙为她作一首流传甚广的诗篇,好传到皇爷爷耳中嘉奖她。
可惜了。
今日聚贤集会,注定会有许多名家大作。
不提别人,光是宁无恙自己作的诗,也不知凡几。
想要让大家全部记住写给周静娴的这一首,简直是痴人说梦。
“请诸位静一静,徐先生,且听我这一首《将进酒?君不见》。”
宁无恙又点了徐几道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