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算是看出来了,杨峥这位杨氏门阀的族长,对于燕国皇室慕容氏并不是绝对的那种愚忠。
慕容氏的所作所为是有利于燕国繁荣稳定的时候,他自然就是慕容氏的忠臣干将。
但如果慕容氏的做法有悖于这个前提,甚至会给燕国造成伤害,带来混乱的话,那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对燕国尽忠。
即使他的做法会被人当成逆贼,让杨氏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他也在所不惜。
这是一位燕国真正的忠臣,他的忠是大忠,是忠于国家社稷,并非是忠于一家一姓。
林牧心中对杨峥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钦佩和敬重之意,并非他的爵位,也并非他以往的功绩,更不是因为他杨氏门阀之主身份,而是他的这份真正的报国之心。
他对着杨峥深深一拜,一切尽在不言中。
杨峥也明白了林牧的心意,坦然受了这一拜。
等到林牧起身后,他突然叹口气道:“小牧,国事艰难,老夫这次回去吉凶未卜,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若是事有不谐,杨氏和左氏以后前程富贵恐怕就要系在你身上了。”
林牧一惊道:“杨叔叔,如果战事不顺,那就退回真定府从长计议,何必生出决绝之意呢?况且,杨氏和左氏都是大燕门阀,底蕴深厚,族中子弟之中俊杰颇多,晚辈何德何能能扛起两族兴衰的重担来?”
杨峥道:“战场上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老夫若是能活着回来,自然不会轻易赴死。今天这些话你就当是有备无患吧。杨氏和左氏两族虽然子弟不少,但是却多是将佐之才,并没有真正能够挑大梁的人物。而你不一样,老夫从你身上看到了许多能成就大事的特质,尤其是你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做事有胆有识,不拘一格。更重要的是老夫从你身上看到了一种想要成就一番大业的野心和放眼天下的眼界格局。这一点是杨左两族那些循规蹈矩,鼠目寸光的子弟们最缺乏的。”
“老夫若是击退赵国和晋国,能够全身而退,那一切自然另说。如果老夫回不了,那杨氏和左氏就由你来庇护了。你日后若是有意天下,闯出一番王图霸业,那杨氏和左氏就是你坚实的后盾。族中的一切资源,人手都可以由你来调配。老夫只希望你能在将来事业有成之后,能够善待杨左两族。不一定要多么尊崇富贵,只要能保他们安乐温饱,让两族能够繁衍绵延下去就够了。”
杨峥的这番话明显是有交代后事的意思。
而且话里话外都露出一番对这次南下抗击赵国和晋国入侵一事并不乐观的意思。
林牧很想劝慰一番,但是沉思之后还是放弃了。
如杨峥这种饱经风雨,看惯世事之人,若非局势已经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境地,他是不会轻易说出这些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