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爷爷奶奶!”非月敏蹲下身子,挽着田奶奶的手臂依靠着,甜嘴卖乖,“我在村里有房了哈哈,现在都说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还要吃香呢,这下得有多少人羡慕我!”
“调皮!”田奶奶笑着点了下非月敏的额头,“咦,是我眼花了吗?感觉你长高了些。”
“奶奶你眼神真好!我是长高了,而且还会再长高一些,我天天在喝自己配的调理汤呢!”
“哦?是药方吗?”
“不是药方哦,民以食为先,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我是以药食同源为基础,将不同属性、补益的食材搭配组合煮成汤,稍微加入一两味药材,温和又营养,”非月敏趁机要给爷爷奶奶望闻问切,“我给你们也煮汤喝吧,正好我打算这段时间住后屋里,那儿灶头多,我一起熬了汤,咱们一起干了!”
白爷爷被逗笑了,“喝汤还让你喝出豪迈来了。”
两位老人十分配合且信任自家孙女,把了脉,问到的身体状况都详细说给她听。
“我待会去镇里买材料回来煮,今晚就可以开始喝了,配合养生饮食和通筋活络的运动,”非月敏握着两老的手,“爷爷奶奶,有我在,你们会一直好好的,松鹤延年!”
白爷爷和田奶奶只笑着点头,不说话,人总是会老去的,知足常乐便好。
白子彦午睡还没有起,非月敏担心到镇里集市买东西来回耗时太久,爷爷奶奶照顾他会过于劳累,打算等儿子醒了带着他一起去。
趁着还有空闲时间,拿钥匙开了后屋的门,准备清洁工具开始打扫卫生。
今晚开始她们母子俩就住后屋里了。
白爷爷在白洛村里一共有三处房子。
老屋接近村头,是爷爷奶奶结婚的时候住的,后来在村子中段拿地盖了两座房,前头一座分给大伯白华,后头一座分给二儿子白安和三儿子白荣,也就是非月敏现在打扫的“后屋”。
白安白荣都在市区工作定居了,后屋常年空置着,只在逢年过节、有祭祖活动的时候,回来打扫小住一番。
非月敏小时候,每年夏天白爷爷和田奶奶会带她和妹妹,还有二伯白安家的俩堂哥,回白洛村里过暑假,就住在这后屋里。
等到孙辈们都上了寄宿高中,爷爷奶奶年纪也越来越大,又从繁华搬回到乡镇里养老,住在大伯家。
非月敏卖力又快速地打扫着。
后屋不带院子,堂屋设计呈对称结构。
一条直直的过道连通左门和右门,进门三米左右是砖砌的灶头,灶旁靠近门的空间用于堆放稻草和木柴,与灶头隔过道相对的是一楼的两个房间,两房间之上对应着二楼的两个房间。
从左右门走向中间,堂屋里靠近灶头一侧是天井和厨卫,相对的最里侧地上是通往二层的楼梯口,上空是供奉祖先的坛台。
后屋最中央的区域是厅堂,摆了大大的饭桌,年节里白家人就齐聚于此堂,大人们坐这大饭桌,小孩儿们坐另摆的折叠桌,吵嚷又热闹。
非月敏清理好小时候她和妹妹常住的房间,又着重打扫厅堂和灶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