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声鼎沸中,薛霖看向林森他们,脸上微笑着。
这一刻,林森和唐绍仪他们也明白了。
这就是民意。.
第850章:对苏宣战!
看着车厢里充满战斗的声音,林森和唐绍仪、李渡三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电车缓缓停在了议会大厦旁的站台,大厦楼梯两侧已经汇聚了众多中外记者,手持各种相机和摄影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
薛霖跟刚才借给他火柴盒的中年人借一支笔和一张纸,后者将随身的钢笔借给薛霖后,找遍全身却没有找到可以书写的纸张,于是将火柴盒拆开递给薛霖。
“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留个纪念。”薛霖拿着被拆成一张硬纸的火柴盒,在空空的背面写下了彭勇的名字,随后一个个询问着车厢里的乘客们姓名。
“这张纸将见证一个历史时刻!”薛霖在车厢内高举着写满了人名的火柴盒,在乘客们崇敬的目光中被便衣警卫们护送着下车。
薛霖率先下车,随后林森和唐绍仪、李渡等人也鱼贯而出,早已在议会大厦外等候多时的记者们只是一眼就看认出了薛霖他们,立刻争先恐后地拥上前来。
随着镁光灯的闪耀,无数记者份或拿着相机或拿着笔和记事本,询问着薛霖他们关于和苏国是否会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薛霖四人在警卫们拉起的警戒圈中走上楼梯,慢慢向议会大厦走去。
虽然作为这个国家最高领导层的总统和总理们都没有直接回应记者们的各种提问,但是在即将进入议会大厦内部时,薛霖忽然转身,对围上来的众多记者们比了一个剪刀手的v字形手势。
虽然此时v字形手势还没有代表胜利的意思,但薛霖脸色的自信和笑容却让人无不联想到对胜利的自信。
九点三十分,薛霖与林森、唐绍仪、李渡三人来到议会大堂的时候,这里已经坐满了议员们,从内阁成员到上议院,再到下议院,一千多人将议会大堂坐得满满当当。
薛霖径直走上了讲台,而林森等人则前往了自己的座位。
孙科、胡汉明等民党人士也纷纷猜测着林森和薛霖一同前来其中包含的意味。
随着薛霖登上讲台,议会大堂里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议员们都看向了站在讲台上的那个年轻人。
“不好意思,因为今天和总统他们去了一趟电车,来的稍晚了一些〃v。”薛霖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千多名议员,微笑着说出了今天迟到的原因。
“在电车上,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纺织厂工人,有的是退役军人。”一袭黑色正装的薛霖缓缓从口袋里拿出了那张硬纸,摊开后看着上面写着的人命,一个个念了出来:“彭勇、张斌、李佳雨、陈茜茜、周祥来……”
声音回荡在议会大堂里,余音缭绕,所有议员都在思索着。
今天本来是发起对苏宣战议案的日子,议员们也是各有心思,虽然大部分复兴党议员都坚定地支持着薛霖,但民党和自由议员们却有不少人表现出了一种对战争的担忧。
念完了这些名字后,薛霖将硬纸放在讲桌上,看着台下一千多名议员,对着桌上的麦克风高声道:“我认识的这些新朋友们告诉我,如果当祖国被侵略,他们会义不容辞的选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这个国家!”
‘来了!’随着薛霖的生意通过扩音器传荡整个议会大堂,议员们纷纷凝神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担心,但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当前的局势!”薛霖扬起手臂,高呼道:“在中东铁路,苏军已经进驻了满洲里和绥阳!要求我们的军队退到中东铁路以南,或以一亿四千万华元的价格赎回铁路!”
“在外蒙,苏军扶持外蒙叛军,早在1921年就杀害了买卖城所有华夏军人、商人以及平民!上万华夏军民致死都还在抵抗!可是他们等不到援军!因为关内已经陷入了长久的战乱中!”
“而现在,苏俄明目张胆扶持外蒙叛军,分裂外蒙,企图将外蒙永久隔离出华夏!而当我们的军队进入外蒙收复这片土地的时候,却遭到了苏俄领导的苏军和外蒙叛军的联合进攻!”
“很多人想要和平,但是我告诉你们!和平不是一味的乞求而来!而是需要用铁与血来保卫和平!”
“我们与苏俄达成任何非战争胜利的和谈都是毫无意义的,都必将是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
“苏俄必定会要求我们退出外蒙,退出中东铁路,甚至退出东三省!然后接管外蒙和东三省!将华夏彻底编为苏俄的奴隶国家!亦如当年沙俄对我们所作的那般!”
“` …然后你们就会看到,苏俄的旗帜飘扬在紫禁之巅,飘扬在万里长城,飘扬在我们的议会大厦上!”
激烈如钟声般的言语伴随着肢体动作,将一副国破家亡的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所有议员都打了一个冷颤。
“绝对不行!”不等薛霖提问,一名议员猛然起身,怒吼着:“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我们为了这个国家的强大做了那么多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不再是腐朽的满清,不再是分裂的,为什么要不战而求和!绝不和谈!”一名上议员怒目如火道。
“狗日的老毛子!绝不和他们和谈!”一名下议员扬指怒骂道。
“将苏俄撵出去!将入侵者敢出华夏!”议员们的高声呐喊渐渐汇聚成一句响亮的口号。
议会大堂里,充斥着对苏俄的深恶痛绝和愤怒。
所有人都高举着手臂,要求薛霖领(赵吗赵)导军队和国家完成对苏俄的战争,夺回属于华夏的失地和尊严!
薛霖得到了所有议员的支持,即使是民党的孙科、胡汉明等人也知道,此时只有薛霖才能带领国家在这场战争中走向胜利。
面对薛霖正式提出的对苏宣战议案,华夏国民议会以1200:0的票数全额通过。
1935年3月1日,最后通牒时间结束,苏军仍没有退出华夏境内,甚至没有做出回应。
上午9点整,在一场对外公开的外交照会上,薛霖以华夏民国国务院总理,国防军总司令以及统战部长的多重身份,居高临下地将一份宣战书交给了脸色铁青的苏俄驻华夏参赞。
数百名中外记者兴奋地将这一幕记录在了底片上。
1935年3月1日,华夏民国正式对苏俄联盟宣战!.
第851章:三月行动!
1935年3月1日早上八点半,位于松花江畔,作为被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点的哈尔滨市,在早春的薄雾中,迎来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军队。
第三军第十九机步师第55机步旅正在源源不断地开入城中,大量的运兵卡车在城外停下,一队又一队的士兵们从卡车上跳下来,吐出一口口白气,喊着嘹亮的口号,以连排为单位小跑起来,在军官们的带领下进驻哈尔滨各个重要设施,将哈尔滨原本只有一个团的警备力量不断增加。
华夏军队的大举增兵行动给了驻哈尔滨的苏俄领事谢尔盖一种非常危机的感觉,他立刻带着秘书和护卫,骑上马前往了市政府。
然而在路上,谢尔盖却看到无数身穿白色迷彩服的士兵们以连排为单位在城中扩散开来,运输车、装甲车随着士兵们运动,一门门迫击炮和步兵炮托在卡车或者马匹之后,士兵们荷枪实弹,通红的脸蛋上写满了神圣。
一路过490来,谢尔盖不知看到了多少士兵,他下马后正巧看到一队军官陪同着市长等人从政府大楼里出来,谢尔盖立刻上前询问道:“市长先生,贵国军队为何无缘无故增加在哈尔滨的兵力?”
哈尔滨市长陈田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秃顶中年人,看到谢尔盖气势汹汹的过来,脸上有些愤恨地说道:“谢尔盖领事,我国军队在我国领土上调动不需要通知任何国家吧!难道贵国军队在海参崴或者伯力的调动也需要知会我方吗?”
谢尔盖被陈田的话语气得脸色涨红,他纠正道:“市长先生,按照我们之前的条约,贵国军队在中东铁路线上的调动必须通知我方!”
“现在不用了。”一名马脸大嘴的中年军官开口道。
再次被反驳的谢尔盖愣了一下,看向这位与陈田一同(chca)走出来的军官,忽然发现对方的肩头扛着的是中将军衔!